CNML格式】 【 】 【打 印】 
且看蔡英文如何跨過“中國問題”這道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4 10:56:48  


  作者:段文勇 廣東汕頭 文化傳播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有些事有時就是那麼巧合,好像在昭示著什麼一樣。

  據報道,民進黨“總統”提名人蔡英文日前走訪台中市,在太平區造勢時出了點小狀況——一家餐廳小老板是蔡的忠實支持者,大熱天他精心為蔡英文用竹笋做了五道菜,每道菜還取了祝賀蔡英文當選的吉祥語,不料在移動桌子時,因桌子一邊的腳不穩,五道菜全打翻了,氣氛頓時有些尷尬。
   
  無獨有偶,正當蔡英文高喊著“我是台灣人,我是蔡英文!”並統領她的民進黨中路軍、李登輝率領台聯黨右路軍、辜寬敏驅動“新台灣智庫”左路軍,分進合擊,“棄馬保台”,躊躇滿志於自北向南可獲5678成選票,要質問馬英九:“如果選輸,明年會不會和平移轉?還是會輸不起,引共軍入台宣布戒嚴?”之際,《遠見》雜誌公布的一份民調數字——在支持度方面,馬37.3% 蔡37.2%,兩人不相上下,卻有高達7成4民眾不知道蔡的兩岸關係主張是什麼?——猶如一盆冷水,使得一路膨風高速行駛的“小英號”嚴重失衡,不得不跌回到嚴酷的現實中。

  蔡英文無奈坦承,民進黨提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以及兩岸可以建立可長可久關係,這都是希望打破過去對中國政策的框架,希望能夠重新思考,也希望大家共同對話。她表示,可能大家比較熟悉過去的思考方向,但過去思考方向,並沒有為下階段處理中國問題留下足夠空間和基礎,他們將重新思考。這個轉折期,有些民眾可能不習慣,但只要持續溝通、對公眾說明,大家在思考上應該會慢慢轉過來。

  無論真誠還是虛假、主動還是被動、結果怎麼樣,她表示願意“重新思考”,也算是一種進步,至少是態度比較謙卑,沒有日前那麼“膨風”。就此而論,還是《遠見》有威力,民心起作用。

  記得去年5.20,馬英九就任滿兩周年,《自由時報》針對2012年“總統”大選公布民調,不論是蔡英文或是蘇貞昌的支持度都超越馬英九,其中蔡英文更以31.5%的支持度勝過馬英九的29.4%。當時參加謝長廷召集的“ECFA公投靜坐”活動的蔡英文說:“我想民調在這個階段都只是參考用的,我覺得最大的警訊還是在馬英九身上,一個就任兩年的馬英九,在這個時候出現這樣的警訊,其實是滿嚴重的。”如今時空轉換,高達7成4民眾不知道蔡的兩岸關係主張是什麼,這對於一個高調宣揚胸懷“十年政綱”很久的參選人來說,不僅是“滿嚴重的警訊”,也是一個極大的諷刺,凸顯“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蔡氏理論曲高和寡。

  自蔡英文作出“我們也不排除在不預設政治前提的情況下,與中國進行直接並實質的對話”的宣示後,筆者曾先後予以評論:《蔡英文兩岸政策為何有新的宣示?(2010.05.03) 》 《女人,老虎和綠鵝,人民會做出自己的抉擇(2010.5.13)》《小議蔡英文說“馬英九的黃金十年在中國手上”(2010.05.21) 》《許信良能否促成共民兩黨政治對話?(2010.06.07) 》《一張一弛,欲拒還迎,民進黨所為何來?(2010.06.10) 》《“撈扁隊”誓師北監給蔡英文一個出手機會(2010. 
12.24)》《參選2012,民進黨需要回答的幾個問題 (2011.02.09) 》。

  在這些評論文章中,筆者的主要觀點是:民進黨需要坦誠告訴公眾的是,民進黨的“轉型改革”“民共對話”玩真的還是玩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恢復協商的重要基礎和依據。民進黨承不承認兩岸兩會在1992年曾經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民進黨如何處理“台獨黨綱”? 筆者分析,民進黨的目的很明確,首要的急迫的是要奪回在台的執政地位。重奪執政權需要有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離不開基本盤的支持,一個是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在綠營內,“台獨基本教義派”人數雖少,但影響卻大,處在政治判別甄選的主導地位,民進黨的領導者得罪不起,否則就會落入“11寇”的窘境;而爭取中間選民支持就必須淡化“台獨色彩”,回歸理性問政,開放兩岸交流。民進黨在兩難處境下,如何把握2012年前的機遇期,構建與大陸對話的平台和管道,確實要費思量了。筆者強調,主張“台獨”與“一個中國原則”水火不容。原則問題不是圖騰,大陸不會拿原則作交易,民進黨如果不能給出令人滿意的回答,無論誰來參選,要贏得民眾和輿論的支持,恐怕只有一個字——難! 

  目前研判,獲得黨內提名的蔡英文,距離2012的大位不是更近,而是愈發的遙遠。這是因為,蔡英文的政治信譽度、黨內權威性和執政能力受到嚴重的懷疑,李扁辜獨對蔡英文的操控力不斷加強,尤其是“大選若閃失小英須擔責!”這一條已經把蔡英文推上了政治不歸路。

  三年來蔡英文所建立的政治信譽度日漸褪色。所謂“非核家園”“在地經濟”“Taiwan Next(下一個台灣)”已經被看破。今天嘴巴上說“希望打破過去對中國政策的框架,希望能夠重新思考”的蔡英文,讓人聯想到的是昨天那個慷慨激昂要“導正‘國家’走向,翻轉‘治國軸線’,創造台灣發展的藍海”,“在國際及區域架構下來思考及形塑與中國的關係;而不是在兩岸的歷史框架中打轉”的蔡英文;一個表示“不會橫柴入灶”,會“延續前朝政策”的蔡英文,給人看到的卻是一個民進黨上台要“修憲”、“廢ECFA”的蔡英文;一個埋怨“過去思考方向,並沒有為下階段處理中國問題留下足夠空間和基礎”的蔡英文,讓人看到的卻是一個下令“對任何有統戰性質且不受監督的國共論壇,不管名字叫‘海峽論壇’或‘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只要不去除統戰性質,民進黨都反對,不會參與”的蔡英文。

  由“黨內提名全民調”,到這次“不分區風波”,蔡英文在黨內的權威受到嚴重的挑戰,“蔡馬馬”雖然使得蔡英文如願出線,但是其吃相難看和貪婪也略見一斑;“世代交替”和“國王人馬”,派系分贓不公和主力怯戰“吃現成飯”,使得蔡英文權威性和處事能力嚴重受損。“我們看不出民進黨整體的兩岸政策戰略思維,更找不到民進黨有能力解決台灣產業的經濟困境,當然會不放心讓民進黨再度執政。”(陳淞山語) 

  李登輝、陳水扁、辜寬敏和深綠急獨派在大選前會支持蔡英文,也為蔡英文劃下行車路線,他們緊抓蔡英文,推舉提攜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但是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拿蔡英文做行頭重新換回執政權和議會過半。大選後,無論蔡上台或是落選,綠營的爭奪或批判將更加激烈和血腥。為勝選,“獨派”可以暫時忍耐蔡英文的“含糊語言”“曖昧表態”,絕不會允許蔡英文“走錯路”,更不允許她“背叛”。

  關鍵還在於,自認自己“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民進黨”的蔡英文,“思考的方向”是什麼?為下階段處理“中國問題”留下多大的“空間”和什麼樣的“基礎”?兩邊騙來平衡兩岸關係的蔡英文處境日益危險。

  假如“台獨黨綱”仍然是民進黨為之奮鬥的信仰,那麼,“中國問題”就是一道蔡英文無法逾越的門檻。無論執政後台面上的佳肴多麼美味,蔡英文也只能看到吃不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