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鉀肥對外依存度達60% 危及糧食安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5 11:00:08  


 
  然而,我國鉀肥資源量卻相對短缺。來自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分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全國氯化鉀基礎儲量為3 .64億噸,僅占全球氯化鉀儲量的2%左右,且主要是液體礦。其中95%分布在西部的青海柴達木盆地和新疆羅布泊北窪地。目前我國大規模開發的僅是品位較高、易開採的晶間鹵水鉀資源,氧化鉀折純儲量僅有0.8億噸。

  “我國鉀肥不僅資源儲量較低,而且開發速度較快,且經營粗放,可持續供應能力不足。”馮明偉說,以目前的產量最多只能開採27年,與世界上200多年的資源保障度相差甚遠。即使在對高品位鹽湖鉀資源開發進行限制性保護的情況下,我國傳統可溶性鉀資源鉀肥也最多能維持50年左右的可持續供給能力。

  數據顯示,經過新一輪產能擴張之後,我國目前每年鉀肥產量達到400萬-500萬噸,已基本達到最高的產能限度,但是相對於國內至少超過1000萬噸的年需求量來說,仍存在較大缺口,需進口鉀肥保障國內供應。

  “我國鉀肥對外依存度平均保持在50%以上,這對我國糧食安全帶來威脅。”馮明偉告訴記者,根據海關統計,我國近幾年的鉀肥進口量分別為:2003年623萬噸、2004年718萬噸、2005年883萬噸、2006年705萬噸、2007年941萬噸、2008年514萬噸、2009年198萬噸、2010年524萬噸、2011年進口量預計將達600萬噸,對外依存度達到60%。

  建立鉀肥淡季儲備制度,增加我國際鉀肥市場話語權

  在剛剛結束的國際鉀肥價格談判中敲定的中國進口鉀肥價格比上半年漲 了7 0美 元/噸 ,漲 價 幅 度 達 到17.5%,在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的一份文件中將此次談判稱為“一個巨大的勝利”。

  馮明偉告訴記者,“勝利”是與國際市場相對而言。中國進口鉀肥470美元/噸的新價格,與巴西及一些亞洲國家每噸超過550美元的進口鉀肥到岸價相比,中國每噸至少節省80美元,按照總計200萬噸合同進口量估算,可為我國至少節省1.6億美元。

  馮明偉表示,這一“勝利”要歸功於中國鉀肥進口談判機制。他介紹說,我國從維護農民根本利益出發,於2005年確立了“政府指導、商協會協調、企業聯合對外”的鉀肥進口聯合談判機制。中化、中農、中海化學等進口企業組成聯合談判小組與外商談判,使得自2006年以來在全球鉀肥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我國始終保持了“價格窪地”的地位。

  然而,目前在全球鉀肥壟斷進一步加劇背景下,除繼續加強鞏固“聯合談判機制”外,我國還應該盡快建立鉀肥淡季戰略儲備制度,即成立由國家主導、大型國有化肥企業參與的淡儲機制。

  據馮明偉分析,受農業生產季節性影響,農資產品季節性需求突出,鉀肥市場價格也由此呈現明顯的季節性波動的特點。我國建立鉀肥淡季儲備制度,旨在為鉀肥建立一個相對安全的庫存,以便“淡季儲備,旺季調節”。淡季儲備時間一般可選定為6月-11月;年儲備規模為100萬噸左右較為適宜。

  “建立國家鉀肥淡季儲備制度,首先可以為我國鉀肥進口談判提供緩衝和談判籌碼,增強鉀肥進口談判的話語權。同時,對穩定國內市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馮明偉說,國內化肥市場價格的穩定是農產品價格穩定的重要保障,建立鉀肥淡季儲備可以有效平抑鉀肥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打擊投機炒作,實現對國內市場的穩定供應,切實保障農民利益。

  此外,建立鉀肥淡季儲備機制,把鉀肥儲備由企業經營行為上升為國家宏觀調控手段,還可以增強國家對鉀肥行業的調控能力,維護健康、有序的行業發展環境,有利於科學規劃國內鉀肥的生產和流通,實現國內資源效用最大化。

  “中化化肥願在國家相關部委的領導下,參與鉀肥淡儲的相關工作。”馮明偉說,中化化肥是國內最大的化肥流通企業,是鉀肥主要進口商,一方面擁有遍布全國除西藏以外農業省份的17家分公司、2106家分銷網點的營銷網絡及583座內陸倉庫,還在全國12個主要港口擁有長期鉀肥倉儲物流協議,中化的倉儲物流能力能夠保證覆蓋全國主要的農業生產地區,能夠及時進行物流前移;另一方面,中化化肥擁有較強的資金優勢,能夠保障淡儲資金及時到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