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正在消失的風景 台灣民歌餐廳難覓蹤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31 10:10:46  


 
  當年頗負盛名的“木船”民歌餐廳全盛時期有14家連鎖店,其出資舉辦的民歌大賽,從1974年始連續辦了14屆,選出了張雨生等樂壇奇才,李宗盛、周華健等歌壇大哥大都在“木船”的舞台上磨煉過。隨著時代的變遷,KTV等娛樂形式的出現,使民歌餐廳大受衝擊,日漸凋零。2003年9月,幾乎是民歌代名詞的“木船”最後一家餐廳也關門結業。當時的媒體報道寫道:“關門那天,每張桌子都坐滿了老客人,舞台上同時擠了9位歌手,待了20年的廚房阿姨哭得稀裡嘩啦的。”

  碩果僅存苦堅持

  曲終人散前的刹那輝煌,無法改變已去的大勢。碩果僅存的“木吉他”,也只是苦苦支撐而已。“‘木吉他’現在也虧損得厲害,幾個股東都已經退股。要是為了錢,我也不會做下去了。”木吉他餐廳的董事長陳有棟慨嘆。木吉他餐廳由原木吉他樂團成員胡昭宇於1989年開設,雖然不如“木船”那麼有名,但從這裡出道的著名歌手也不少,游鴻明、張宇、袁惟仁、許茹芸、錦綉二重唱、動力火車等人都曾在此駐唱。陳有棟是胡昭宇的親戚,2002年胡昭宇因病去世後他接手“木吉他”,“也算是為了完成胡昭宇的心願吧,讓有創作才華的年輕人有地方嶄露頭角,讓民眾可以聽到好的音樂。”陳老板說。

  從絢爛到平淡,經過者最知其中味。我們上前與走下舞台的江玉如小姐攀談,聽說是大陸記者,江小姐略顯驚訝。江玉如大學主修服裝設計,卻對音樂感興趣,從學生時代就在民歌餐廳駐唱,時間已超過20年,本人看起來卻還像在校的大學生。如今這早已不是江小姐的謀生手段。她自己寫歌、發過合集,給成名歌手唱過小樣,也做過廣告配音,現在主要從事音樂幕後工作,卻仍然堅持每周兩次到“木吉他”演唱,“主要是喜歡這種用歌聲與觀眾交流的方式。”說起親歷的當年盛景,江小姐感慨萬千。“那時,僅西門町一地就有十幾家民歌餐廳,非假日也天天客滿。我一天能唱8個小時,騎機車(摩托車)在幾家餐廳之間趕場,有時甚至乘火車趕場,因為當時民歌餐廳在全台都有分店,大多開在火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