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故宮現“掉包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3 08:57:31  


左側的資料圖片和右邊拍攝出的破損文物圖片有明顯的不一致。
  中評社北京8月3日電/8月2日凌晨,最早將故宮博物院損壞國家一級文物在微博上曝光的網友“龍燦”再次爆料,他在博客中質疑故宮在央視公布的破損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盤為贋品。在接受採訪時,故宮博物院新聞發言人馮乃恩表示自己“不搞業務不知道”,而故宮公共關係科相關人士則稱“以央視報道為准”。

  掉包之疑:藏品早被“狸貓換太子”?

  昨天凌晨兩點多,“龍燦”通過其博客表示,經過對比,發現故宮在央視展示的所謂受損盤和故宮官網上的“宋哥窑青釉葵瓣口盤”不是一件東西。

  昨天龍燦表示,在故宮的官網藏品資料庫裡,只有一件叫該品名的一級品。“我只想問一個事情——資料圖庫中的這個器物,到哪裡去了?”為此他希望故宮博物院“公布清晰的正面俯視圖和盤底俯視圖,並公布損壞前的清晰雙面俯視圖”。

  經過細心比對,的確有不少網友都發現了故宮官網與在央視展示的瓷器的諸多不同,其中包括腹壁、圈足露胎處顔色甚至檔案編號等。“龍燦”表示在看到照片後,他主要比對的也是瓷器外形,色彩和刀片(紋路)。

  據媒體報道,央視《共同關注》欄目組制片人宋先生表示,新聞中播出的瓷器畫面,是故宮方面提供的照片,系記者在採訪時拍攝的。

  據《法制晚報》報道,8月2日上午故宮博物院負責人表示,絕不存在文物掉包或贋品之說。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故宮新聞發言人馮乃恩則表示“這是誤傳”。

  昨天多次致電故宮博物院相關負責人,但其電話均處於無人接聽狀態。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故宮公共關係科相關人士也言辭簡練,稱此事“以央視報道為准”,而對於本次“瓷器門”的調查處理結果,該人士則表示並不了解。

  鑒定之疑:是否應先以替代品試驗?

  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採訪時,台北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處長稽若昕介紹了台北故宮在進行檢測時的常用方法:台北故宮裡的文物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古物。但無論哪一級別的文物檢測時都要至少要有四名工作人員在場,而對瓷器的檢測常常以碎片為主。一般來說檢測台是固定的,台子基本上不應該有升降。如果說台子有所升或者降,更好的方法是拿另外一件高度、大小差不多的替代品,把高度找好了之後,再把真品放上去。

  而對於先以替代品試驗的做法,故宮博物院新聞發言人馮乃恩稱,這是個很好的方法,會參考借鑒。

  昨天有北京媒體記者聯繫到了受損文物檢測時使用的儀器廠家,據該公司北京辦事處介紹,他們已經與故宮就此事達成一致,因確定是人為操作失誤導致,該公司不就此事接受記者採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