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故宮“瓷器門” 還要掩藏多少暗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3 10:05:47  


文物資料圖片和被損壞的文物視頻截圖被指出有明顯的不一致。(網路圖片)
  中評社北京8月3日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故宮方面表示,已啟動制訂破損哥窑青釉葵瓣口盤的修復計劃,並通過央視公布了破損哥窑瓷盤的照片之後,網上對於這件受損的瓷盤產生了質疑,特別是與故宮網站上那件公布的圖片相比,兩者完全不屬於同一件瓷器。

  新華網今日刊登署名王石川的評論文章稱,受損瓷盤照片涉嫌造假如獲證實,就不是一般的自擺烏龍,而是愚弄公眾的大欺天下。除了公布的照片被指不一,隨著多方的深入求證,人們還發現了不少可怕細節,比如,肇事的科技人員被指“文保外行”,暴露出部分故宮人員缺少文物經驗和技能,文保培訓上存在漏洞。再比如,陷入一連串的詰問以來,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始終沒有露面,以至於教育部前發言人王旭明在微博上如此嘲諷道:

  “最有‘養在深閨人不識’定力的院長—故宮博物院院長。國寶被盜他不出面,送錦旗寫錯字他不出面,天價會所事件他還不出面。如今一級國寶被損他仍不出面。故宮博物院有院長嗎?長期虛位以待還是病了?失語症?還是狠下心了:當院長就是不說,不說,打死也不說?!其實,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並沒有生病,日前,中國人民廣播電台記者電話採訪他時透露,‘從電話中能聽出鄭院長對此並不是特別了解’。是真不了解還是假不了解?若是前者,則讓人驚駭,這樣一起在公眾看來的天大事情,院長居然不知情?若是後者則讓人不能容忍,都火燒眉毛、民意汹汹了還裝模作樣?”

  文章稱,媒體還披露,對故宮來說國寶被毀並不是先例,早在2008年,故宮收藏的惟一一件五代董源真跡《瀟湘圖卷》(一級甲等文物)就曾在展出時被水滴淋濕受損。如出一轍的是,故宮沒有及時將情況公之於眾,滿足公眾的知情權。

  剝開包裹的馬甲一窺真相,總不免感到氣憤。從瓷器照片不統一到堅決否認瞞報,從科研人員被指外行到院長如閑庭信步般淡定,遭遇數重門的故宮,還有多少暗角見不得光?

  觀復博物館館長、收藏專家馬未都談到宋瓷被毀時直言,故宮“宋瓷擠成6瓣”事件,最大的問題是責任心。對待文物沒有責任心和警惕性,最容易出事故。故宮缺的正是責任心、敬畏心,缺的是舉輕若重的慎重,缺的是如獲至寶的專業,缺的是寶在人在的熱愛。而一旦缺了這些,就必然存有暗角。

  孤立起來看每一重門,也許以為這是個案,但是當一重重叠加起來,就會發現這並非偶然;故宮拙於善後、勤於遮蔽的姿態看,更顯示今日的困局是一種必然。著名的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而且再微小的疏忽一旦結合一起,就會釀成大錯,引發最大的損失。宋瓷被毀正是如此。與其說宋瓷毀於工作人員的失手,不如說毀於故宮的失守,從《瀟湘圖卷》受損而沒有痛定思痛的那一刻起,就埋下了今天宋瓷被損的伏筆,甚至可以說,從多年來故宮成為輿論監督的盲區,一直“庭院深深深幾許”就注定了它必然事故不斷。

  文章表示,故宮,作為我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我國文物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奇珍異寶難以盡數,宋瓷被毀事件,讓人擔心是不是還有一些寶貝被毀而不為人知?為此,筆者建議相關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對故宮文物進行一次徹底而規範的盤查,查一查還有沒有其他文物被損,抑或被掉包、被違規出庫甚至被據為己有?同時,還應該下大力氣整飭管理人員,管不好人,就管不好文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