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非遺燒餅的委屈 假貨泛濫正牌無處立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8 10:00:01  


 
  黃橋鎮歡欣鼓舞。可沒料到,這也給全國燒餅店帶來“文化營銷”的巨大商機。

  “做芝麻燒餅的,多半打‘黃橋牌’,都說是‘非遺燒餅’,可氣不可氣?”鎮黃橋燒餅行業協會會長何健說,黃橋燒餅招牌現在滿天飛,僅不完全統計,泰興市超過300家、泰州市超過1000家、全省超過2000家,全國各省包括台灣都有,至於那些無名小燒餅店,更不計其數。

  泰州市“黃橋燒餅製作技藝傳承人”、黃橋燒餅博物館創辦者李建告訴記者,黃橋燒餅製作考究,比如,須用當地的中筋面粉、酵頭和面、芝麻去皮、截面不少於8層等。可現在,“酵母、食品添加劑、強筋和弱筋面粉都用上了,哪有手工技藝的文化特質?長此以往,這門技藝不是被市場同化,就是邊緣化。”他對此憂心忡忡。

  其實,黃橋人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萌發並不很遲,還有點鍥而不舍。早在2003年,黃橋鎮就向國家質監總局為黃橋燒餅申報“地理標誌產品”。“到2005年,‘泰興白果’獲准了,而黃橋燒餅被否了,理由是它不具‘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特定地域性’,即,黃橋燒餅不只黃橋鎮獨有。”泰州市質監局張榮告訴記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