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德國“去中心化”的城鎮化發展邏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20 00:08:32


 
  二是行政資源與公共服務的地區間及城鄉間等值化分布。德國從戰後落後的農業地區發展為經濟發達、生態環境宜居地的城鎮化格局,不是通過耕地變廠房、農村變城市,人口及資源湧向中心城市的“集中”模式,而是就地城鎮化、城鄉均衡的“去中心化”發展模式。如德國主要的行政機構、醫院、大學和文化設施等公共資源分布在不同的地區,而非集中在某一兩個大城市。同時,為振興中小城鎮,德國創造各種物質和文化條件,削減城鄉和地區差異,滿足當地居民合理的工作與生活需要。不管是城鎮還是鄉村,每個住宅區的設施規劃齊全,市場分布均衡,城鄉發展沒有質的差異。
 
  B.德國城鎮化發展“去中心化”的實現路徑
 
  “去中心化”模式使德國的城鎮化有效地緩解了很多工業化國家曾遭遇過的城市病問題。這一模式是通過多元化治理的路徑來實現的。
 
  一是立法的平衡原則。德國去中心化的城鎮化發展格局是德國法律和民主政治體制的必然產物,德國憲法第106條規定:“德國應追求區域的平衡發展和共同富裕。”德國農民要進城,只需到市政局登記並且按規定納稅,就可成為城市居民。德國還建立包括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救濟等在內的社會保障制度,通過收入再分配達到經濟效率與社會平衡的兼顧,進一步削弱地區間和城鄉間的差異。由於德國大中小城市之間以及城鄉之間的基礎設施、工作機會、社會保障、就醫等條件幾乎無差異,德國小城鎮基礎設施與大都市實力相當。因此,人們沒有進城,或者移入某個大都市的強烈願望和必要。
 
  二是行政機構及公共服務設施的“去中心化”分布。德國公共資源及服務基本消除了人口集中湧向大城市的動機。一方面是行政機構分布的“去中心化”:德國的政府行政部門是分散在各個城市的,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也均衡分布,每個城市都有著名的高校,每個地區的醫院沒有大的差異。行政機構和公共設施的去中心化從源頭上降低了人口湧向中心城市的必要性。
 
  三是城市規劃的均衡理念。德國推行的地區發展規劃力圖使地區城鄉平衡發展,使城鎮建設同經濟、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相吻合,其中包括:城鎮布局的均衡化——使城鎮網更加均勻,包括中心城鎮、基層小城鎮,吸引人口分散和向邊緣地區移動,並且輔以住房、交通、文化設施等相應配合。在這一理念主導下,小城鎮星羅棋布而功能齊全,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得以緩解。
四是城鎮化住房建設與管理的多元化。住房是城鎮化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德國城鎮化過程中在城市管理、住宅建築、城市布局等方面形成了“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多元化格局,住房問題的系統安排對小城鎮的“去中心化”發展起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