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成為“高危行業”,是矯情還是自我標榜?一時成為社會輿論討論的主旋律。在人們印象中,高危行業實則為高度危及人身安全,但又不得不從事的工作,如高空作業、深水作業等職業性工作,有著高度的生命危險,但又是國家、社會不可或缺的崗位,國家對於類似崗位就業都會有一定的高危補貼。
23日,中國青年報報道稱海南省政府采購中心書記、副主任開始,席傳亮已經在采購中心度過了近12個年頭。這讓他成為中國擔任政府采購中心主任時間最長的人。席傳亮說,在這個高危的行業裡,他三分之一的工作都用來應對各種各樣的調查。因為觸及到某些人的利益,各種“告狀”從沒停止過。他這11年多,都在專心替政府花錢。
隨著國家反腐步伐的加大,蒼蠅、老虎的紛紛落馬,公務員不好幹、政府工作不好做的聲音此起彼伏,與人事、財、錢等沾邊的政府崗位工作更是令人如履薄冰。此景況是好是壞?這個道理一目了然,無需再重申,任何工作崗位只要心存敬畏,心無貪念又何來的恐慌感?依法辦事、按章做事,又何來的出軌和潛規則?
政府采購工作,直接與招投標掛鈎,價格高、低均在一念之間。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制度到位、監督到位,就不會再出現所謂的貪腐,其實不然。政府采購招投標,表面看用的是政府的錢,實則同樣花的是納稅人的錢,如果責任心強一些,心懷民衆、辦事為公,就會學會精打細算、斤斤計較,自然也就不會出現“天價U盤”、“天價酒”事件了。如果撇開真正意義上的高危行業,以貪腐易發崗位和追責易牽連崗位來說,不僅僅是采購部門,任何一個部門均屬於高危行業,君不見近期陸續被曝的小學校長克扣學生早餐、小職員貪腐上千萬等案件,哪一件不被稱為奇葩?
因此,席傳亮的“高危行業”之說除了自我調侃外,更多的是媒體報道中的一種形象比擬,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高危行業”。畢竟作為一項公權力由政府控制,政府授權采購中心依法和市場打交道,而不是讓各個職能機構自行與市場打交道外。討論的真正意義在於明確事件真相,達成共識,為今後工作提供科學、有效的借鑒,同樣,對於政府采購部門是否屬於“高危行業”的議論,歸根結底還是在於提醒我們要及時扎牢制度的籬笆,因為法規、制度“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來源:東南網 作者:謝曉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