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則讓物理學界“心塞”的消息: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萬考生,但是選考物理的只有8萬人。在上海,實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選擇物理科目的考生也僅占總人數的30%。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從“舊高考”時代走過的人,誰沒聽過這句如雷貫耳的口號。物理課雖然有點難,但是老師講起那些電啊、磁啊,大家聽得還是非常津津有味,時不時來堂實驗課那就更贊了。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也想不到“新高考”實行將近三年,物理竟然“躺槍”,成為最被“嫌棄”的科目。
物理“躺槍”,這絕對是“誤傷”。浙江省柯橋中學資深物理教師孫國標在接受采訪時說了,“相對於其他科目,物理學科比較難是主因。”浙江的選考科目采用賦分制,這就意味著卷面分不是最終成績,要根據考生卷面分在所有報考學生成績的排名比例給出對應分數。考生基數越少,“賦高分越難”,於是學生和家長一合計,物理更不能選了。這有可能形成一個可怕的後果,選考物理的學生數量越來越少,導致優秀的物理教師流失,同時也會造成大學物理學科優質生源的減少,說得再嚴重點,作為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物理遇冷”對未來科學進步也會產生深遠影響。這種“誤傷”恐怕是“新高考”制度設計者當初沒有想到的。
“新高考”的出發點本來是打破文理分科,擴大學生選擇權,為什麼現在卻出現了反作用甚至負作用呢?
有人指責這是學生、家長、學校太功利了,為了在新高考中獲得高分,避難選易,最終導致物理科目坐了冷板凳。這樣的指責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也有點替新高考制度中的不完善開脫的嫌疑。游戲規則制定好了,只要是在規則框架中行事,這無可厚非。在當下,對大多數家庭來說,高考仍然是改變人生的重要途徑,分數仍然是評價學習成果的重要標准,這種現實“逼著”學生和家長盡量取得更高的分數,把板子打到學生身上有點“何不食肉糜”的黑色幽默。
根子還在“新高考”制度的“先天不足”上。只要還實行集中錄取制度,用單一標准來評價學生,高考改革不管怎麼進行科目調整,應試傾向始終難以扭轉,高考改革只有堅持推進招考分離,從根本上扭轉應試傾向或者說是功利選擇。只有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而不是把學生納入一個分數標准體系排序、投檔、錄取,才能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學科,發展個性和興趣。這樣來看,物理“躺槍”又不僅僅是擦槍走火的偶然“誤傷”,而是有它的深層次原因在的。
當然,現在的新高考相比之前還是有一定的進步,傳統的高考如“桌餐”,現在的方式有點像“自助餐”,學生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菜”,畢竟學生們多了選擇的機會和權利。今年9月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4個省市,將在浙江和上海之後啓動新高考改革。在這個時候,分析總結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對其他省市來說有著重要意義。(來源:浙江在綫 評論員:逯海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