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韓流”看台灣網絡時代下的非典型選戰
http://www.CRNTT.com   2019-02-18 00:20:10


圖2:選前一個月韓、陳的網路聲量趨勢,圖片來源:報道者。
 
  三、早佈局、晚起跑,O2O營銷模式

  面對困局,韓國瑜團隊開局並不順遂,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瑜在輿論廣泛認為“高雄國民黨即陪榜”與“綠營派個西瓜也能選上”的氛圍下,在宣佈參選的第一個月即打出政見,為高雄開藥方。經濟牌成為了韓國瑜在網絡世界與線下造勢的神主牌。在國民黨選情艱困的縣市,韓國瑜放棄作為非本地候選人的低姿態與小修小補式的選舉口號,直接提出了對高雄現況的憂慮:“高雄又老又窮,各行各業蕭條得不得了”,並直言“高雄人民不欠民進黨”等言論,引發了高雄市民的小範圍爭論與網絡鄉民側目。②

  在開局不利且長期落後於對手的情形下,韓國瑜團隊善於利用網絡開展宣傳,運用溫情短片強化大家對於高雄老和窮的危機意識,9月25日,韓國瑜與陳其邁民調衹差2%③;10月16日,這一民調又縮小至1%④,在台灣由於各間民調機構的取向與抽樣不同從而容易產生差異化民調,但這一極小差距在濁水溪以南卻實屬罕見,民調變化帶來的一波新聞熱點炒熱韓國瑜輿情。

  (圖2:選前一個月韓、陳的網路聲量趨勢,圖片來源:報道者⑤)

  韓國瑜真正翻紅網絡、獲得全台民眾的關注的時間,是在10月26日高雄鳳山造勢大會,傳統深綠選區能夠得到3萬支持者的湧入⑥,創下近年先例,此前韓國瑜長期經營臉書粉絲專頁,對高雄社會經濟發表評論,主打經濟牌為高雄開藥方:“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根據《報道者》的統計,在10月26日晚高雄鳳山的韓國瑜造勢大會後,韓國瑜的網絡聲量在絕大多數時刻是超越陳其邁的,於11月10日高雄市長公辦政見發表會時刻達到峰值,陳其邁則僅在11月3日舉行高雄勞動者之夜,宣布辭立委時刻聲量超韓,其餘時則為低於韓國瑜與基本持平。⑦

  四、翻轉選情的兩大關鍵:“受眾下沉”與“得票轉化”

  在選舉的最後一個月,韓國瑜如何實現了翻盤,筆者相信許多學者已經做出了詳細的分析,例如受惠於民進黨施政不佳,個人樸素作風為國民黨帶來新氣息,筆者接下來就主要分析韓國瑜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選舉策略,總體而言筆者認為促使其成功翻轉選情的關鍵在於兩點,分別為:“受眾下沉”與“得票轉化”。

  其一,總體而言,韓國瑜開創了國民黨籍候選人的網絡選戰時代,韓國瑜競選之初即經營臉書粉絲專頁,獲得了最早的支持者,並在5月拋出高雄老窮論吸引關注,為日後把握時機埋下伏筆。

  其二,進入選戰倒數之際,韓國瑜在10月份試圖將長期積纍的網絡聲量(空軍)轉換成造勢活動的現場支持者(陸軍)。由於網絡聲量無法代表實際支持率,並夾雜了許多非高雄戶籍支持者,可以說此刻是將虛擬的網絡聲量轉換成實境中的支持者。韓國瑜嘗試利用政府統計數據證明高雄目前存在的嚴重經濟困難,10月26日鳳山大會3萬人的參與成功達成了這一目標,此後韓國瑜的造勢大會最高達10萬人,且多為自發參與而非動員參與。韓國瑜成功實現了吸引在地戶籍人口,這是實現“得票轉化”、空軍轉陸軍、將支持率變為選票的關鍵。

  其三,青年掌握了網絡世界的主要話語。誰能掌握網絡,誰就能掌握青年選民,4年前的柯文哲已經成功實踐了這一理路。在青年“天然獨”、中南部泛綠氛圍尤甚的情形下,韓國瑜如何集結青年?其具體回應措施是:北漂回家。在韓國瑜選前的最後一個月曾北上參加在台北的高雄青年與談會,瞭解青年高雄人背井離鄉的原因,為高雄市未來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吸引北漂回家開藥方。

  其四,在台灣社會走向少子化的今日,高雄面臨老和窮的危機。是否相對貧窮各縣市有別,但走向老齡化卻是不爭的事實,中老年人口比例持續增高,在高雄,超過60歲的許多經歷過威權時代的中老年人是綠營的堅定支持者,如何打動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如何讓2014年的柯文哲現象在中年甚至老年選民中擴散與下沉?韓國瑜給出了O2O行銷模式,即線上線下的方式,線上採取中年人口關心的話題而非追求僅與青年人同步,線下打出中華情懷與中華民國旗幟。

  由於綠營長期統治高雄,中華民國旗幟長時間被選擇性遺忘,在民進黨贏得政權的路上,這面代表了民國的旗幟也被當作黨國遺毒、威權體制象徵,阻礙台灣走向本土復興與民主化。但這樣的做法忽視了中老年一代對於中華民國旗幟的情懷,在台灣僅剩17個邦交國和奧運賽事用“中華台北”代表台灣的時代,正式場合看到中華民國旗幟的機會變得稀少。韓國瑜每場造勢大會皆以揮舞中華民國旗幟為主,獲得了選民的肯定也符合傳統國民黨對“一中”的理解,如在多場造勢大會中唱響的《古月照今塵》,歌詞中“再造一個輝煌的漢疆和唐土”,富含濃厚的中華氣息;加上《外婆的澎湖灣》、《木棉道》與《愛拼才會贏》等著名民歌與膾炙人口歌曲,對於中老年人追憶自己的青年創業時代,也就是台灣經濟騰飛時代起了極大作用。相比距離不久的雙十節,民國旗幟小到看不見,以閩南、外省等族群融合形成的主體性,被新晉卻不甚充實的“多元化”、本土化與台灣主體性代替,引發了社會輿論的爭議。韓國瑜在競選場合高舉中華民國旗幟、大唱懷舊與中華情懷歌曲,卻成功凝聚了選民的感性認知有助於促使藍營歸隊和吸引中間選民,進一步實現“受眾下沉”與“得票轉化”。

  其五,把握“討厭民進黨”的選民心理,進而“翻轉高雄”。在選戰接近白熱化的時刻,網民在選前細數民進黨政府的“十大罪狀”,韓粉自發反駁民進黨對韓國瑜的“每日一黑”,都指向目前台灣最大黨,就是“討厭民進黨”,並引起相當多反響。儘管“討厭民進黨”並不意味能直接轉變成“支持國民黨”,但從2014年民進黨陳菊在高雄勝選的得票99萬,以及2016總統大選蔡英文在高雄獲得95萬票,本次選舉陳其邁得票比陳菊、蔡英文減少21-25萬,韓國瑜卻可以比2016年朱立倫在高雄的得票大增50萬,代表“討厭民進黨”確實在高雄發酵。

  五、韓國瑜的“經濟基礎”與“群眾路線”

  網絡世界源於現實,經過網絡行銷的選戰仍要回歸現實,面對現實。柯文哲的驚險當選其中不乏部分民眾對其施政的不滿,顯示了即便是成功的網絡助選也需要面對實際施政的考驗。韓國瑜首次參選高雄市長,並無連任中需要面對的考驗。如果說“受眾下沉”與“得票轉化”,是促成韓國瑜從線上走向線下,韓國瑜本身的特質與風格也切中高雄市民需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