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3:韓國瑜勝選的幾大內部因素,圖片來源:作者製圖。 |
五、韓國瑜的“經濟基礎”與“群眾路線”
網絡世界源於現實,經過網絡行銷的選戰仍要回歸現實,面對現實。柯文哲的驚險當選其中不乏部分民眾對其施政的不滿,顯示了即便是成功的網絡助選也需要面對實際施政的考驗。韓國瑜首次參選高雄市長,並無連任中需要面對的考驗。如果說“受眾下沉”與“得票轉化”,是促成韓國瑜從線上走向線下,韓國瑜本身的特質與風格也切中高雄市民需求。
在11月19日的雙雄對決電視辯論中,韓國瑜用“內政部”數據說話,直擊民進黨施政高雄20年的現況:全台各縣市負債第一、中低收入戶六都第一、犯罪率六都第一、青年失業率六都第一、人口增長六都倒數第一、就業機會六都倒數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六都倒數第二⑧,對偏“經濟投票”具有強感召力。在政見上也大膽設想整合高雄旅遊資源,包裝高雄愛河、打造愛情產業鏈,並提出招商引資的優惠措施,推廣英語促進高雄與外界的溝通等,被反對者批評為不切實際的幻想。即便如此,韓國瑜將經濟基礎作為出發點,作為線上線下行銷的關鍵,直接關聯高雄市選民的“獲得感”,平抑了高雄作為第二大城市即將被取代、青年低薪、北漂的焦慮感和失落感。筆者將其歸納為“經濟基礎”。
韓國瑜的“群眾路線”則體現在其為人處世與選民互動方面。韓國瑜當選夜晚公開直言其任“立委”時由於有秘書處理日常事務,與社會脫節,深思後決定不能再出現這種情況,時刻與民眾在一起。其任職北農總經理時成功將公司扭虧為盈,廣發福利得到員工尊敬。在11月19日電視辯論中向選民承諾“若未來被檢舉貪污,將放棄保釋,把我在牢裡關到死”⑨,其當選後亦表示要說到做到,上任日當晚就要睡在高雄市果菜市場,傾聽民眾的聲音。這樣的行事風格不僅在高雄市長候選人是第一次,對於國、民兩黨而言更是極為少數。筆者將其歸納為韓國瑜的“群眾路線”。
(圖3:韓國瑜勝選的幾大內部因素,圖片來源:作者製圖)
六、結語:後真相時代網絡助選2.0
縱觀韓國瑜經歷,生於台北眷村,畢業於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並有就讀北大的經歷,對於中國大陸社會、統一戰線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超乎台灣平均水準的瞭解。在選舉風格方面絕不抹黑對手陳其邁,成為九合一選戰泥淖中的清流。客觀而言,這些是柯文哲所不具備的特質,也代表了韓國瑜與柯文哲皆採用網絡助選,但因應受眾不同而手法有所差異。在選舉最後一個月,聚少成多的韓粉,線下自發跟隨韓國瑜造勢車隊形成車隊大軍,浩浩蕩蕩;線上韓粉自發糾正不當言論,為韓國瑜做正面護航、謹防反效果。對於韓的勝選亦形成重要推力。
如今進入後真相時代(post-truth),民眾擅長因循自己的觀點尋找證據,誕生了先結論、後論證的思維方式。這種思考方式形成了後真相政治(post-truth politics),網絡成為了傳播“後真相”的重要載體,不實資訊時刻影響著台灣選舉⑩。個體選民幾乎無力掌握全部關於選舉的資訊,在有效資訊缺失的情形下投票行為呈現出“非理性”的特徵,無論是旗開得勝綠營刻意製造對立、抹黑抹紅,還是壓抑已久的藍營重振後的“非理性”留言。韓國瑜已然當選,互聯網世界擴張、下沉到了中南部、中年以上人群、普通社會民眾,不再是北部都市地帶青年菁英的專利。從柯文哲1.0版的網絡助選到韓國瑜2.0版的進步,是否未來繼續生效並擴散?仍仰賴其4年任期的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