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非遺老手藝,如何化為脫貧新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20-06-14 10:47:51


 

  劉魁立:當前,我國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邊遠鄉村,這裡是脫貧攻堅的主陣地。這些鄉村很大程度上還保留著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非遺在這裡有著天然和深厚的基礎。很多人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或者過往記憶裡,仍然保留著許多傳統手工藝的智慧和技能,能編織、會刺綉,擅長對農業、林業等各種資源進行加工。這類非遺的物質化成品,仍然為廣大民眾所喜愛,有廣泛的需求和很大的市場。在脫貧攻堅的十大工程中,雖然沒有明確非遺扶貧這一項,但是農村貧困人口通過掌握非遺技藝開展生產活動,的確可以為脫貧致富提供推力。

  近年來,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非遺保護傳承之中,非遺也越來越積極地作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保護自然環境、構建安定社會生活、繁榮市場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不僅體現為傳承人的個體行為,更體現在以無數生動有力的實際行動參與波瀾壯闊的社會實踐。

  陳岸瑛:非遺扶貧是文化扶貧的一種。文化之所以能扶貧,是因為隨著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對文化的需求與日俱增。非遺作為本土、活態、優質的文化資源,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包括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公開課”“雲游非遺·影像展”等在內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可以使非遺的價值和內涵為更多人所知,使非遺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文化和旅遊部及各級非遺管理部門組織策劃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推廣活動,年年主題不同、年年都有新意。可以說,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既是非遺傳承人和非遺工作者的一個盛大節日,也是非遺界面向公眾的一次集體亮相。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線傳播格外重要,集合各大網絡平台優質資源的“非遺購物節”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後推出,受到了傳統工藝傳承人、特別是貧困地區傳承人的熱烈歡迎。

  非遺扶貧,對於鄉村振興有著特殊重要意義。在城市化進程中,不少鄉村成為“空心村”和文化真空地帶。對鄉村的文化扶貧,往往是從外部輸入,如送文化下鄉等。其實,不少傳統村落中還保留著過去的風俗習慣和生產方式,有一些還被評選為非遺項目。非遺作為活態的、本土的鄉村文化,有著比外來文化更強大的基因,也更適合建構村民的文化認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