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大公網評論道,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在《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出版典禮暨《粵港澳大灣區志》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上發表講話,指出了新選舉制度具有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公平競爭性。
夏主任這個論述,非常中肯、非常合時宜,就在美國大張旗鼓糾合其盟友舉行所謂的“民主峰會”前夕,夏主任以香港新選舉制度為例,間接批駁了美國自以為是的民主,真可說是“事實勝於雄辯”。事實上,美國以“民主燈塔”自恃,但是美國的民主正因為缺乏廣泛代表性,缺乏政治包容性,不顧均衡參與性,不講公平競爭性,而面對極大的衰退。在美國舉辦這個所謂的“峰會”自我陶醉之際,夏主任精確指出了香港新選制的優勢和特點,就是最好的“辯證”,誰對誰非,一目了然,這裡不妨深入論述。
“美式民主”淪為金權政治
首先說到廣泛代表性。儘管美國自誇有舉世最民主的選舉制度,事實上一言以蔽之,就是富人們的“達爾文主義”(Darwinism),有錢有勢,才是選舉最根本的遊戲規則。
就拿去年的總統大選來說,兩黨的選舉開支合共多達幾十億美元,這筆錢當然不會由參選人自己掏腰包,絕大部分都來自“支持者”的捐款。雖然美國對直接捐款予候選人的金錢有嚴格限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國的有錢人即使不能直接捐款,也能從旁攻擊其他候選人,或主辦大型籌款活動助選,進而影響政府的決策。學術界之所以把美國政治說成是金錢政治,道理在此!
反之,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立法會組成具有廣泛代表性,90名議員由選舉委員會、功能界別、地方選區三個組別選舉產生出來,其中40席代表的是選委會,本身就包括了三百多個全港最有影響力的團體。這個設計所代表的民意廣泛性,不言而喻,不是嗎?三百多個最有民意代表性的團體選出40名議會代表。這是美式選舉所無,誰更民主?不是一目了然嗎?至於功能界別的30個議席,所代表的是全港最有代表性的專業、業界團體。其廣泛代表性也是不言而喻。最後說到20席地區選區議席,讓全港擁有選舉權的選民給予他們推選,這是一般選舉所慣見到的做法。可見一個議會具有三大組別的選民,其極大的包容性也是舉世罕見。由此說來,港人應好好珍惜這個制度,到12月19日這天,用手上的一票來支持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