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一拍,答案就來,感覺現在寫作業很簡單”……近年來,一些搜題類在綫輔導工具的無序發展以及專門的“拍照搜題”等作業APP橫空出世,讓很多學生做作業的速度和效率有了很大提升。然而,“一開始主要是做到不會的題目時用,但後來作業一多,有時候也會管不住自己,直接抄了答案”——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對這類作業APP產生了高度依賴,搜題類APP對學生的潛在危害也在無形之中蔓延。
學而時習之,“學習”是一個“學”與“習”的過程:學得新知識,溫習舊知識。同時,學習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當學生遇到難題時,就需要費一番腦筋,多花點時間研究題目的深層意義,從而在解題的過程中,對知識點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說,學生靠自己的能力解出難題,才會收獲成就感,亦會鍛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然而“拍照搜題”類APP,并未讓大多數學生加以思考、探究,只是讓學生當起了“搬運工”——將答案從網絡“搬”到作業本上。這種操作下,學生既沒有學到新知識,也沒有溫習舊知識,不僅妨礙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會造成思維惰化,無益於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也難以通過作業完成情況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容易造成教學失准、失焦。這次教育部果斷出手,對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作業APP暫時下綫,是一種果斷的幹預和制止、一次有力且及時的糾偏。
或許有人會說:“搜題軟件本無問題,問題出在不自律的學生身上。”誠然,凡事都需要辯證看待。對於處於成長可塑期和心智發育漸進期的中小學生來說,一邊是需要費力費勁的獨立思考解題,一邊是搜題軟件輕而易舉的“拍照即來”,那些缺乏自制力的很難不把輔助軟件當成解題“神器”、作業“救星”,甚至有個別學生開始在各類考試檢測中以此為手段進行作弊闖關,這樣的結果對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而言,其負面影響和成長隱患可想而知。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搜題類APP流行的一個重要因素,與部分教師布置過多、過難的作業,且將批改作業的任務,壓在了家長的身上,而很多家長無力輔導、批改作業,只能靠“拍照搜題”APP尋求網絡答案有關。此前,教育部已經多次發文,明確禁止讓家長批改作業,“雙減”政策亦再次予以強調。由此可見,“拍照搜題”APP暫時下綫既是對教育APP的加強管理,也符合“雙減”政策的規定。
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從不會做到會做,從會做到會思考,這應該是一個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要真正學到的東西。對“拍照搜題”等作業APP暫時下綫,不是全盤否定作業APP的作用,只是讓教育回歸正途的一步。只有正本清源,讓教育回歸正途,才能培養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優秀學生。(來源:河北日報 作者:賈夢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