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百年前街頭常見的消夏飲
http://www.CRNTT.com   2022-07-13 14:34:07


 

  1937年7月15日,《世界晨報》報道了夏日里上海酸梅湯市場的壯觀場面:“愛多亞路的鄭福齋,成天成夜擠擁著喝酸梅湯的主顧。還有馬路上、弄堂口,到處都是酸梅湯的攤頭。那橢圓形的白色木桶上,漆著鮮血似的‘北平或天津酸梅湯’字樣,於是我們知道:酸梅湯是北京和天津的最好”。旺盛的市場需求也成就了一批扎根上海本地的酸梅湯制造商。據1936年市衛生試驗所職員程樹榛發表於《新醫藥雜志》的調查,上海共有四海通、新福齋、老淞盛、袁錦記等13家注册在案的酸梅湯工坊。

  成批配制的酸梅湯工藝較簡捷。1935年一期《上海報》揭開了秘密:“先將酸梅去核,拌白糖,把它蒸爛,然後入熱水中攪和,經過一個相當的時候,便成了一種黃澄澄的顔色。待熱水涼了以後,便算成功。放在那白漆、盛有冰的冰桶里,即可售賣”。

  但自家做來自己喝的酸梅湯,就要考究許多。1937年,《時事新報》推薦了一份食譜:“幹梅子十枚、橘皮三小片、桂花末一撮,將此三樣倒入砂鍋中,然後再傾入冷水數碗,以後便將白糖倒入鍋內攪勻,用火煮沸,即可取下傾入一瓷罐中。候冷後,再行裝入冰箱內冰之”。食譜作者特別叮嚀讀者:“煮沸後不能隨意再加冷開水或是沙濾水等,因為如此,酸梅湯味便變薄。所以在煮的時候,頂好能將酸、甜兩樣調至極勻,以免在沸騰後加水的事”。

  尤為讓人驚奇的是,1930年代很是僻遠的海南島竟然也掀起了飲酸梅湯的潮流。1936年《瓊崖民國日報》稱“酸梅湯這種夏令食品,是從北方來的,因為它味道很好,價格公道,一般中下級平民,都很喜歡嘗試”。

  綠豆湯與木蓮凍

  綠豆源起中國,在我國至少有2000餘年的栽培史。夏天食用綠豆能止渴消暑、清熱解毒,以之熬成的綠豆湯,是“藥食同源”的一味佳飲。

  百年前,先民們熬制綠豆湯的精細程度遠勝今天。當時的人們更願將綠豆湯做成一道較稀的甜品,而不是我們熟悉的湯水。1940年,中華書局發行的《清涼飲料制造法》記載了綠豆湯的食譜:“先將綠豆洗淨,加水入鍋中煮之,至糜爛為度。次將扁豆及去衣蓮子,分別煮爛、放冷。食時取悶熟綠豆八份、扁豆及蓮子各一份置小碗中,注入白糖及涼開水,滴入薄荷油數滴,或薄荷葉與清水煮熬,加入亦可。上鋪以櫻桃五六枚,如加入碎冰數塊,尤覺清涼可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