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廠小鎮一一張謇故居見聞
http://www.CRNTT.com   2024-06-06 11:26:41


張謇紀念館(圖源:大公報)
  中評社北京6月6日電/暮春時分,木香將落,薔薇盛開,驅車去南通海門的常樂鎮,參謁張謇祠堂。這里離張謇出生的故地很近,當年張謇故去時,當地百姓十萬餘人,自覺為其揚幡送殯。在祠堂後面新建的紀念館裡,看到當年拍攝的老照片,場面壯觀感人,禁不住想起臧克家寫過的詩句: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活的人,人們把他舉得很高很高。

  作為我國輕工業的奠基人,在清末民初,張謇創辦的實業頗多,貢獻矚目。一八九五年,他便在南通創辦了第一家棉紡廠,叫做大生紗廠,以後在家鄉,陸續開辦了八家棉紡廠,十年的努力,大生廠成為全國最大的紡織企業。這樣的創舉,不僅解決了當地農民就業轉型,更重要的是發展了我國的民族輕工業,讓附近的農村轉型步入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之中。

  開車帶我參觀祠堂的司機,見我對張謇開辦的棉紡廠感興趣,指著展館裡棉紡廠的鐘樓老照片,對我說:這鐘樓還在,離這里不遠,待會兒,我開車帶你去看看。

  說是不遠,車子也開了半個小時,在一座小鎮寬闊的街道上停下來。下車一看,一座西式鐘樓赫然在目。整齊的灰磚三層,依然簇新如昨,直指藍天。每層有一圈紅磚鑲嵌勾邊,四面鐘也各有一圈紅磚鑲嵌,鐘錶停擺,時針指向當年,讓遙遠的時光定格。

  拱形券式的大門,也是紅磚砌成,門楣上的廠標:大生弟三紡織公司,顔體大字,渾然而清晰,只是不知為什麼將第三的第字寫成了“弟”。也許,古時弟第兩字通用。狀元出身翰林院修撰的張謇,應該不會搞錯。

  鐵栅欄門緊閉,無法進去,趴在欄杆前往里面看,通往工廠車間的長長甬道旁靜悄悄,空無一人,兩排香樟樹枝葉茂密,綠蔭葱蘢,大概是後來種的,樹都不算粗。甬道的盡頭,闊大的白色影壁牆上,紅色的標語依稀可見,自然更是近些年的痕跡。雪泥鴻爪,百年時光如水,波光粼粼蕩漾在這里。

  司機告訴我,里面的車間等老房舊物還在,在等待著研究,看看以後開發派做什麼用場。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