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觀察:起底美西方國家“低端鎖定”全球南方
http://www.CRNTT.com   2024-09-24 11:39:51


 
  設置標準 阻礙升級

  世界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後,西方國家為維持自身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繼續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設限。相較於殖民時代的暴力掠奪和直接控制,一些西方國家轉而採取更為隱蔽的手段,其中之一是在環保等方面設置市場准入的“西方標準”,提升發展中國家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門檻。

  發展中國家為實現工業化往往要從技術門檻低的工業生產環節起步,但這類生產往往伴隨著高消耗、高污染。西方國家不顧自身現代化過程中高污染、高排放的歷史責任,不但不積極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更為環保的工業化,反而設置環保門檻限制發展中國家發展。例如西方發達國家在上世紀曾以環保為由,實施《國際環境監查標準制度》等技術標準、推出“能源之星”“藍色天使”等認證標誌,為發展中國家產品進入西方市場築起壁壘。

  近年來,西方國家利用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再度提升所謂環保門檻。它們一方面將高排放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並進口其廉價產品,另一方面以高排放為由對生產端而非消費端施加“懲罰”措施。歐盟去年推出“碳邊境調節機制”,對從海外進口的碳密集型產品收取高額關稅,英國、美國也在醞釀出台類似政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宏觀與綠色金融實驗室一項研究顯示,“碳邊境調節機制”並未顯著推動全球減排,卻對全球貿易產生了較明顯的負面作用,影響發展中國家的低碳轉型進程。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去年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非洲受“碳邊境調節機制”負面影響最大,這將導致非洲對歐盟的鋁出口下降13.9%,鋼鐵出口下降8.2%。

  分析人士指出,西方國家利用“碳關稅”搶占低碳產業價值鏈制高點,而發展中國家要麼承受巨額“碳關稅”帶來的衝擊,要麼被迫高價引進西方國家的綠色技術和設備,不論哪種選擇都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綠色轉型。

  歐盟理事會還於今年3月批准《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要求企業調查供應鏈中的所謂人權、環境風險並採取相應措施。英國智庫海外發展研究所下屬的國際經濟發展項目組高級研究員喬迪·基恩指出,包括該指令在內的一系列“綠色標準”實際上將欠發達國家置於“綠色壓榨”之中,僅歐盟禁售涉森林砍伐商品的法規就能使最貧窮國家的出口下降10%,並導致單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下降1%。“這些措施會增加貿易壁壘,由此造成的收入減少不僅會影響發展,還會阻礙最貧窮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