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研究院首席分析師許小樂指出,過去很長一個階段裡,房地產和金融兩個板塊相互推動,部分城市房價出現快速上漲,投資投機性購房活躍,不利於生產、消費良性循環。“十四五”時期,“房住不炒”政策基調將繼續堅持,對房地產金融監管力度不放鬆,人們住房消費觀念也更趨理性,有利於住房消費健康發展。
“總體來看,房地產的政策目標框架也在轉向民生。當前住房補短板,主要是彌補此前多年重購輕租導致的供應結構失衡,是為了降低低收入群體和新市民的住房差距。可以預見,今後保障房的主體是租賃住房,包括集體土地建設的租賃住房、市場化的長租房以及政府的公租房。”許小樂說。
“房住不炒”,政策方向明晰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住房屬性向消費和民生保障轉變的腳步不會停。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達到39平方米和47.3平方米,城鄉居民住房條件大為改善。“十四五”期間,國家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解決新市民和年輕人的住房問題,每年還將有一定的新增住房消費需求。同時,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力度,將釋放更多改善性新需求。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在展望“十四五”發展時強調,將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時刻綳緊房地產市場調控這根弦,全面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強化城市主體責任,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