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三中全會釋放堅定改革信號
http://www.CRNTT.com   2024-07-20 16:26:15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電/據大公報報導,本周四(7月18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公報全文5000多字,首先肯定了二中全會以來的成就和新時代以來的改革成就,其次提出進一步改革的方法論、總目標和原則,部署十四項重點改革工作,最後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既抓長遠,又抓當前。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以來,“三中全會”便與改革緊密相連,三中全會通常承擔著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使命。例如,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決定,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重大理論突破,開創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

  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總目標延續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基調,增加了“繼續”二字,同時更加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時間設計上,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具體任務期限為五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為十年。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到二○二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當然,也提出了2035和本世紀中葉的目標,但不在本次會議決定的任務完成期限。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事實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貫穿歷屆三中全會。而當前中國市場體系還要進一步健全、市場發育仍不夠充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沒有完全理順,還存在市場激勵不足、要素流動不暢、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觀主體活力不強等問題,必須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

  一是所有制方面,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同時,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有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未來應繼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從政策穩定性、制度完備性、法治落實和理論突破四個層面提振企業家信心。

  二是資源配置方式方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要加快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人口、資本、土地、科技等要素自由流動並按貢獻參與分配;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使商品、要素、資源在全國範圍內暢通流動,形成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市場監管公平統一的高標準市場體系,具備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特徵,發揮集聚資源、推動增長、激勵創新、優化分工、促進競爭的作用。

  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作為“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工作的重點內容。自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以來,財稅體制改革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既是緩解當前財政收支矛盾、減輕地方財政運行壓力、重塑地方政府激勵約束機制的重要舉措,也是增強中長期財政可持續性、提升財稅體制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效能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動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進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