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隨著網絡文學大模型推出、AI創作的小說問世,AI生成內容引發的爭議進入文學創作領域。有人認為AI輔助創作為網絡文學作者提供靈感,也有人擔心AI會搶了作者“飯碗”。
新華社報導,AI生成的內容是否有著作權?AI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未來走向何方?“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創作者、平台方和有關專家。
AI廣泛參與內容創作
全國首例“AI文生圖”著作權案,全國首例“AI聲音侵權案”,全國首例涉AI繪畫大模型訓練著作權侵權案……近年來,圍繞AI生成內容的著作權案件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今年,圍繞AI侵權的討論聚焦網絡小說。某網絡小說平台通知簽約作者,要求籤署一份補充協議,允許將他們的簽約作品用於AI模型訓練。引發爭議後,該平台刪除了作品簽約協議中的AI相關條款,並聲明“沒有發佈過任何純AI寫作的作品,也不會違背作者個人意願使用AI寫作能力”。
不少作者仍對未來表示擔憂。“自己的作品被用於訓練AI模型後,可能失去對作品的控制權”“AI將進一步蠶食人類創作者的空間,不知何去何從”“理智和情感上都很難接受”……
一名在該平台寫作小說的作者表達出網文作者共同的心聲:“我擔心我的小說,甚至沒有發表的素材,被AI吸收後率先輸出相似內容,系統反過來判定是我在抄襲。”
客觀來看,AI現有創作水平遠遠趕不上人類。目前AI生成的小說較為呆板,人物性格塑造也比較欠缺,無法模仿人類口語化的表達方式。
“對於平台引入AI,我的感受是複雜的。從平台角度來說,為了降本增效採用AI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充分利用科技便利的同時,如何保護現有的創作者、現有作品的知識產權是關鍵問題。”網文作者楊千紫表現出憂慮。
作家蔣勝男認為,那種“不加思考、每天只以更新數量為目標、大段抄襲甚至拼湊”的網文作者將是AI衝擊下的第一批犧牲品,因為“怎麼拼也拼不過AI”。不過,作者可將AI作為一種新型工具,用來檢查錯字漏字,或者整理大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