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實現“台灣邦交國”的政治轉變大有可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6 14:05:18  


  作者:肖永國 北京海澱華澳中心

  自2008年5月20日中國國民黨在台灣重新執政以來,馬英九在兩岸政策上以台灣主流民意為依據執行“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試圖推行馬英九的“台灣藍海戰略”,即以大陸的善意換取“台灣邦交國”不變的國際空間,以兩岸的軍事和平換取“中華民國”的“事實存在”的時間,以台灣未來的經濟實力試圖換取台灣成為“正常國家”。在馬英九執政當局沒有確立“兩岸最終統一”的政治判斷之前,無論兩岸是否達成“外交休兵”的政治默契,基於馬英九的“台灣藍海戰略”與中國大陸要實現的兩岸和平統一目標之間的衝突,大陸與台灣之間的“國際空間”的競爭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 

  兩岸達成“政治默契”的前後,兩岸在“國際空間”上的競爭差別只是外交形式發生了變化:由過去直接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經濟手段改為間接的利用中國大陸的政治影響力、外交影響力和經濟影響力,經由中國大陸以外的第三方促使“台灣邦交國”的政治轉變。我們把這種兩岸關系發展的新形勢下,促進“台灣邦交國”政治轉變的大陸外交稱為“鄰居外交”、“串門外交”。 

  在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大陸采取“鄰居外交”、“串門外交”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台灣邦交國”與台灣斷交。即便“台灣邦交國”不與台灣斷交,也可以促使“台灣邦交國”不做或少做損害兩岸統一的事,多做促進或有益兩岸統一的事。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台灣邦交國”的現狀也適合中國大陸采取“鄰居外交”、“串門外交”。 

  目前的“台灣邦交國”的分布為:大洋洲6國、拉丁美洲12國(含巴拿馬)、非洲5國、歐洲1國 (梵蒂岡)等23國。對中國大陸的國家利益有直接影響的是巴拿馬和梵蒂岡(具體原因基於篇幅不做詳解),其他主要是面積和國際影響較小的國家。從實質上來說,“台灣邦交國”的大多數對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經濟利益并不構成威脅,而且部分國家以明火執仗伸手要錢的方式,頻繁游走於兩岸之間,令中國大陸不勝其煩。所以,即便兩岸之間沒有“政治默契”,中國大陸也沒有必要采取直接外交的方式爭取與“台灣邦交國”建交,適合采取間接外交的方式,由第三方促使這些國家與中國大陸建立外交關系或者實現這些國家支持兩岸統一的政治轉變。 

  那麼,中國大陸對“台灣邦交國”采取“鄰居外交”、“串門外交”是否有效呢? 

  “台灣邦交國”大多是“小國”,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國民經濟條件比較差。這些國家無論其政治制度或經濟環境,都是西方發達國家“不屑”交往,自身發展受極大約束的類型。“台灣邦交國”尋求國際外援的主要途徑就是加入“南南合作”的組織或申請聯合國的特定經濟援助。這一切當然需要中國大陸或中國大陸的非洲朋友的幫助才能實現。當然,對於“台灣邦交國”而言,能够有象台灣這樣的可以“隨心所欲”換取直接利益的“朋友”也是極其有益的。於是“台灣邦交國”肯定會采取“兩面討好”的方式,以要求台灣必須支持兩岸的和平統一為條件,發展與台灣的“外交關系”。因此,從政治現實來說,由“台灣邦交國”的“鄰居”采取平時“串門”的方式實現“台灣邦交國”的外交轉變或政治轉變,要比中國大陸直接爭取,效果要有優勢的多。 

  那麼,“台灣邦交國”的“鄰居們”是否願意幫中國大陸和平統一的忙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中國大陸與世界“小國”、“窮國”有很深的歷史淵源,用毛澤東的話說“中國是被非洲朋友抬著進入聯合國的”。無論是在聯合國,還是在“八國峰會”,中國大陸事實上已經成為他們利益的“代言人”。為更好的落實中國外交中的“中國永遠屬於第三世界”的承諾,中國組織的定期“中非論壇”、“南南經貿合作”及中國國際援建項目,都對這些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良好的作用。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影響力的加大,中國大陸會有越來越多的條件幫助第三世界國家,如在2001年申辦奧運會時,中國承諾把奧運部分盈利用作發展非洲國家的體育和健康事業,就是中國大陸積極發展與第三世界國家發展關系的方式之一。自然地,願意為中國兩岸和平統一事業做貢獻的“鄰居”就會越來越多。“台灣邦交國”及其“鄰居們”成為中國大陸的兩岸和平統一的“義務宣傳員”的日子不會遠了。 

  由此可見,中國大陸在當前兩岸新形勢下,大力推進“鄰居外交”、“串門外交”,實現“台灣邦交國”的政治轉變是大有可為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