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必須打破市場永久繁榮的迷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4 08:48:13  


  作者:韓和元 廣州獨立學者 

  我不知道市場失靈論者眼中的市場,在怎麼樣的狀態下,才是靈驗的--永久繁榮?但那絕對只是一個比烏托邦還美麗的迷夢。 

  世界具有不可能被認知的特質,從而導致人類的經濟活動有著這樣幾個顯著的特征: 

  1、不確實性: 

  世界本來就是不確定的,人類行為中所依據的情況有75%是隱藏在不確實的霧霾里的,更為要證明的是人類的任何活動除卻戰爭外再沒有象經濟活動這樣,給偶然性這個不速之客留有如此廣闊的田地,因為沒有那一種活動會象經濟活動這樣,各方面都與偶然性保持經常的接觸的了。也正是如此,人類的經濟活動之一就是處理這些意外的事件,而這些事件本身不是由人預先制定的,并不能够預先知道事件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它更像是在某一事件發展過程中對之實施的一些措施,通過觀察這些措施的相應效果,再從中選出那些確有效果的措施繼續執行。 

  2、不可控性:這里有兩個方面: 

  外部:因不確實性的先決條件的影響,人類經濟活動的主體--企業---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動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實性因素,使得企業對外部資源不可能發揮有效的控制。 

  內部:由企業外部環境變動的影響,企業內部環境亦隨之急劇變動,而各種不確實性因素,也使得企業對內部資源也不可能發揮應該有的控制作用。 

  3、低效率性: 

  人類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對環境的適應性變異過程,而該過程本身是對環境適應性反複地嘗試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失敗和錯誤不斷出現,直到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和方案。從短期而言,這顯然是低效率的,有時甚至會將企業帶入一個錯誤的領域,至少是得不到合適的結果。 

  因此在不確定的背景下,時間、資本與企業家這三個基本要素,本身就構成了現代經濟體系內在的不穩定性。 

  市場過程是在時間中展開的,從原材料到最終消費品,不是一瞬間完成的,而需要時間;其次,資本不是同質的貨幣,不可能無成本地任意轉換,而是由異質的資本品構成的,表現為具有特定用途的實物形態,如果不能用於該特定用途,就百無一用;最後,一切經濟活動是由不具備完備信息的企業家來完成的,而企業家是可能出錯的。這三大因素在世界不可能被認識的這個大背景下,凑在一起,就必然的決定了市場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非均衡性質。 

  這一次的美國金融危機就是這一過程的最好注解。從70年代末開始,美國放鬆金融管制,美聯儲又長期維持低利率,向市場持續地注入了更多資金。新增資金并不是在同一時間一古腦兒地平均地撒到市場上的,而是有些人、有些行業、有些企業會先得到行業(在中國,近些年最先得到新增信貸的則是房地產和公共部門)。這些行業利潤率暴增,吸引大量企業家蜂擁而入,他們向很多在正常情況下也無法長期維持的項目(比如電信設施)投入了大量資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