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雲林、江丙坤分別簽下名字之後,雙方正式交換文本,寫下歷史的一刻。 |
中評社香港11月16日電(作者:王藝偉)自1937年至1945年,世界範圍發生了重大戰爭,其中在國際背景之下中國戰區經過國共等重要愛國勢力八年抗日最終戰勝日本帝國。這也使得大清政府因1895年甲午戰敗而被迫割讓給日本帝國的台灣省及其附屬島嶼得以回歸當時祖國(中華民國)。1945年10月25日國民政府官員代表以及台灣省部分代表舉行接受日本帝國的投降儀式,台灣得以光復。台灣和大陸兩地區得以重新構成一個完整的大中國。
但是,因為政治信仰與理念的不同,國共兩大政黨的以往鬥爭,在日本帝國這一外敵驅走之後,又明顯地浮出台面,而其愈演愈烈演變成長期的“國共內戰”。由於共產黨當時為著中國大多數人民大眾和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著想,勢力日益壯大,而國民黨在蔣介石總裁的主導下的確脫離大多數的人民群眾,而成為一個“集團”,這使得在大陸地區共產黨的發展勢如破竹,而國民黨日薄西山,終於在中國內戰中節節敗退、潰不成軍。
在大陸地區,共產黨已經勢在必得、勝券在握。於1949年10月1日中共領袖毛澤東在北京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即日正式成立。但與此同時,國民黨勢力在大陸一些省份仍有餘部,不過,蔣介石一行不得不於當年12月10日自成都經海南島轉戰台北。
可想而知,蔣介石對失去中國大陸的江山於政治對手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那是何等的痛苦!於是,也只好選擇“化悲痛為力量”,把之前光復的台灣以及別的重要島嶼作為自己“反攻大陸”、“反共複國”的“基地”。而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共產黨定都北京,做好了與“蔣幫”進行長期鬥爭的準備,事實上大陸地區也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鬥爭與爭取合作的“根據地”。
自此以後,“中華民國”政府雖然被擊退至台北,但蔣介石是絕不甘心,定性對方為“叛亂集團”,繼續依據此前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對已經失去的大陸地區聲稱擁有主權,并實際統治台灣地區;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嚴正宣告中華民國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已經成為歷史:中華民國死亡了。
當時重要的國際環境是美利堅為的首資本主義國家與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冷戰,受其影響,投射到中國國內,就演化成了國共內戰長期僵持鬥爭的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