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戰緒忠 山東膠州 教師
從“3.22”馬英九當選至今,胡馬之間一直進行著心靈互動,雖然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兩人不能直接對話或者見面,但通過兩人的一系列言行可以看出,兩人的心靈一直進行互動,有共同點和相似語言,也有各自的不同之處。其實兩人在大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不同之處,兩人的身份和處境使然。
首先,兩人對“一個中國”的認同,這裡的中國,既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是“中華民國”,而是大中國。為了避免在言詞上和定義上陷入誤解,雙方都使用了“中華民族”這一中性語言,而其實質是一樣的。
其次,兩人都有對對方的誠意,先是博鰲論壇,蕭萬長雖然已經具備“副總統當選人”的身份,但仍然以民間身份登陸與胡先生會面,并提出了十六字箴言,雙方互動良好。接著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與胡先生會面,馬先生極力支持,胡在這次見面中也提出了與蕭萬長有很多共識的另一個十六字箴言,馬基本認可。都是十六字,雙方各自從不同的立場提出,詞句有很多相似,你說兩人心靈不是相通的嗎?至於以後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訪問大陸,“兩會”會談的順利結束,兩岸盼望六十年的“三通”順利實施,以及連戰代表馬英九出席APEC首腦會議,都是雙方心靈互動和互信之後的結果。
其三,兩人都通過第三者的管道,向對方互相致意,包括吳伯雄,陳雲林、連戰都是信使。雖然限於目前現狀這不能公開表達,但彼此都對對方釋放了很大的善意和真誠,達成了一種默契和互動,心靈進行了深入的溝通。
其四,兩人都體諒對方的難處,因此都表現了極高的包容性,“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就是這種包容性的極大體現。馬先生向胡先生提出“正視現實”,即正視兩岸分治的現實,胡先生豈能不知?胡先生向馬先生提出建立互信的倡議,馬先生更會明白其對雙方未來關系發展的重要性。當然,馬先生津津樂道於台灣的民主成就和生活方式,含蓄的批評了大陸的政治狀態。其實胡先生對於民主何嘗不著力追求?但在現實情況下,大陸的民主步伐還不能邁得太快。而在台灣,馬先生的執政和權力還時刻受到反對黨的強力杯葛、監督和掣肘,以及考慮近一半綠營民衆的心理承受,兩岸問題也不能走得太遠,胡先生何嘗不深深理解?所以雙方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建議,是對對方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事實證明,兩位領導人的善意和誠意換來了最短時間內的最大成績,在中華民族最大公約數下,陸客於馬英九上任一個多月就實現來台,周末包機也很快起飛,中斷十幾年的兩會複談不到半年就開始,并以最快的速度達成協議且馬上就要實施,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也進入日程,并有實質性突破。如此兩岸領導人的互動、互通、互信,使兩岸逐步走出了危機,經濟聯絡和融合進一步加深,雙方最終走向都能接受的一體化,和平發展已經呈現出美好的曙光!所以我要說,馬先生和胡先生兩人正在締造中華民族新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