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主席時代的兩岸關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2 12:03:39  


  作者:饒勝文 北京市 中國石油大學副教授

  馬英九終於正式宣布他將參選國民黨的黨主席。以馬英九的人氣,勝選可以說是毫無懸念。最讓大家關心的是,馬英九回任黨主席,對兩岸關系會有什麼影響。在馬英九作此宣布後接受記者提問時,遇到的第一個提問即是,未來國共平台該如何運作?馬英九的這個決定,會讓很多人思考,馬主席時代的兩岸關系會如何發展? 

  馬英九執政一周年,施政滿意度回升。最受肯定的成績,就是兩岸關系的緩和與發展。鑒於台灣的內外環境,台灣當局大的方面的政策,如國防、外交、經濟等,其實都無一不與兩岸關系發生聯系,兩岸政策在馬英九的政策中居於核心地位,大有一招棋活則全盤活的意味。因而,兩岸關系的改善,也使台灣在其它方面打開局面。 

  那麼,對於過去一年裡兩岸關系緩和與發展的成績究竟應如何認識呢?理清這個問題,有助於我們看清馬英九在兩岸關系上的政策著力點,進而對馬主席時代的兩岸關系作一些前瞻性的探討。 

  在馬英九執政之前,兩岸關系改善的動力早有累積,基礎也早已鋪就。過去八年,陳水扁在政治上挑釁大陸,衝撞海峽現狀,制造緊張,在台灣島內積累了普遍的社會焦慮;在台灣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面對大陸如此巨大的市場,陳水扁卻采取一種鎖閉的態度,以“積極管理”限制兩岸經貿往來與交流,早已令台灣社會不滿。所以,從台灣島內來說,改善兩岸關系的動力早有累積;從大陸方面來說,緩和與發展兩岸關系的動力絲毫不亞於台灣島內。如果說目前台灣島內改善兩岸關系的動力主要是經濟方面的,那麼,大陸發展兩岸關系的動力則主要是政治上的。這是在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也是通過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來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的戰略步驟。 

  兩岸關系改善的基礎,也早已鋪就。自從2005年“連胡會”達成“五大願景”,國共論壇已然舉行四次,國共雙方就兩岸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進行過廣泛的研討,取得了諸多共識,兩岸之間,在緩和與發展兩岸關系方面,應做之事,可做之事,其實早有共識,只待落實為具體的政策。馬英九就任後,在改善兩岸關系方面所做的一切,其實無一不在“連胡會”的“五大願景”的範圍之內,無一不在國共論壇的預先研討之中。 

  因此,過去一年裡兩岸關系緩和與發展的成績,不能完全歸功於馬英九。至少就現階段來說,馬英九要發展兩岸關系,難點不在於大陸,而在於台灣島內的政治環境。他要面對的是島內族群撕裂、藍綠惡鬥的政治生態和經過二十年“去中國化”政策的宣傳教育之後的島內輿情民意。在馬英九看來,最符合台灣主流民意的就是維持現狀。所謂現狀,是指兩岸政治關系的現狀。基於島內的政治環境,他要發展兩岸關系,難點不在於政策開放的面,而在於政策實施的度。馬英九兩岸政策的著力點,是在這個度上面。他如何來掌握這個度呢? 

  “不統、不獨、不武”是馬英九處理兩岸問題的基本理念。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台灣海峽的現狀是激蕩的,被稱為“亞洲最危險的海峽”。所以,馬英九用“三不”的微妙平衡來維持現狀,確切地說,是維持海峽現狀的穩定。“不統”是對台灣島內的民衆說的,“不獨”是對大陸說的,“不武”則是對美國人說的。“不統”與“不獨”構成兩岸間的平衡,因而是馬英九兩岸政策上的兩個重要支點。 

  這種平衡,體現在他的人事布局上。他挑選賴幸媛擔任“陸委會”主委,以體現“不統”;他挑選蘇起擔任“國安會”秘書長,以體現“不獨”。賴幸媛出身深綠背景的台聯,曾強烈反對大陸的產品進入台灣市場。馬英九挑選她這樣一個深綠背景的人擔任“行政院”負責大陸事務的最高官員,來為兩岸關系把門,無異於向台灣民衆表態:他開放兩岸關系,不會導致大家擔心的統一。蘇起是“九二共識”中“一中各表”這一創造性模糊的創意人(實際上,這一創意的知識產權應歸於基辛格。1972年中美為第一個聯合公報的內容陷入僵局時,基辛格構想了這一表述:“美國認識到台灣海峽兩岸的所有中國人主張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此不表示異議。”這才是“一中各表”的緣起。)馬英九任用蘇起擔任他最重要的幕僚,等於是在回應大陸多年來一直呼籲的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複兩岸協商,也以此表明他的“一個中國”的立場,不會搞“台獨”。 

  從去年一年裡兩岸協商在台灣島內激起的反應看,這種平衡是必要的。這一年裡,兩岸兩會舉行過三次會談,簽訂了九項協議和一項共同聲明。每一次的會談都激起了島內大的“嗆馬”游行。第一次“江陳會”後在馬英九執政百日而有“830”大游行,第二次“江陳會”而有“1025”大游行和11月5日的“圍陳之夜”,為第三次“江陳會”和研討中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民進黨更是老早就拋出了“517”大游行。每一次的“嗆馬”游行都會給他冦以“傾中”、“賣台”之類的罪名。在這種背景下,兩岸協商取得了這些成果,一如賴幸媛在最近接受《中國時報》訪問時所說的,“‘陸委會’走過這一年來很穩健,顯示‘陸委會’在這一年在兩岸政策上的推動和把關上是有成果的。”既要推動,又要把關,二者的穩健關系,就是馬英九想要把握的度的平衡。 

  馬英九在推動兩岸關系發展時,汲汲於度――兩岸政策的幅度、進度、速度――的平衡,反映出,他把島內政治環境置於優先考慮的位置。畢竟,他不能不考慮2012年的連任問題,考慮連任就得考慮島內民意,考慮民意就得考慮那些對他的兩岸政策懷有疑慮的選民。從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名稱的更改、涉及政治議題的時間表的變化,以及多使用“不排除”之類的模糊語言等跡象看,馬英九確實在乎民意,而且通常是民調所顯示的民意。 

  馬英九擔任國民黨黨主席,對兩岸關系的影響,主要涉及國共平台。他雖然身為“總統”,但對國民黨并不能完全掌控,這也就意味著他并不能掌控國共平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