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山艦已有歷史地位,不宜再作航母命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4 20:21:53  


  作者:韓良愉 江蘇南京 醫師

  中國可能即將擁有自己的航空母艦,國人無不為之振奮。因此人們對於首艘航母的命名也展開了熱烈討論。 

  有專家提出:“不妨考慮用“中山”號作為中國首艘航母的名字。這樣做既有利於兩岸同胞在紀念中山先生的共同訴求下,攜手早日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共同維護中華海疆權益,還有利於以此傳遞共建和諧世界的美好願望,消除世界對中國和平崛起本不應有的困惑和疑慮——中山先生一直倡導“天下為公”和“世界大同””。如此立意當然很好,但是,從中國海軍的歷史來看,“中山艦”已有確定的歷史地位,不宜再重複用作航空母艦命名。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訂購,1912年6月建成下水。1913年加入中國北洋政府海軍第一艦隊。1922年6月孫中山先生在“廣州蒙難”時登臨該艦,指揮平叛鬥爭長達50餘天。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去世後,為紀念孫中山改名為中山艦。1938年10月,在“武漢保衛戰”中於長江金口水域被日機炸沉。中山艦自加入中國海軍以來,歷經“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孫中山廣州蒙難”事件、“中山艦事件”和“武漢保衛戰”等五大歷史事件,是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國民革命史上重要的歷史見證物。 

  為了弘揚孫中山先生的愛國主義和民主革命精神,追尋中山艦的風雨革命歷程,1997年元月,中山艦在漢被整體打撈出水。并於1999年11月,開始其艦體的修複保護工程,2001年12月,舉行了中山艦(艦體)修複保護工程的竣工儀式。修複完工後的中山艦,恢複了1925年永豐艦命名為中山艦時的歷史原貌,保留了1938年“武漢保衛戰”中被敵機炸沉的歷史痕跡,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英勇奮鬥、前赴後繼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2004年4月,通過專家論證,中山艦陳列地最終確定建設在該艦的沉沒地金口地區。2008年5月25日16時58分,96歲的中山艦經過10天的運送,艦首抵達中山艦陳列館門口。現在中山艦博物館已經建成并於2008年底正式對外開放。 

  因此,再以中山艦來重複命名我國首艘航空母艦,實在不恰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