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英九兼任主席 為民改命、為己正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5 20:19:09  


  作者:肖永國 北京 研究員

  自馬英九於2009年4月表達有意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以來,無論在台灣“藍營”或“綠營”的內部,還是在台灣政治名嘴的新聞評論裡,或者是在台灣不同社會階層中,支持與反對的聲音始終不絕於耳。這其中,有看笑話的、有說風涼話的、有等著出醜的,也有熱情支持的、有靜觀其變的、有大加鞭撻的。當各種政治觀點或分析都粉墨登場的時候,中國大陸最關注的反而是透過台灣政治唾沫海洋之外的兩個因素:“台灣現實環境”和“馬英九的政治目的”。其實,認知台灣,有最簡單的方法,也有最複雜的方式,這就看兩岸民衆能否透過紛擾看到問題的實質。 

  一、選擇“回鍋”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是台灣現實環境“所迫”,還是馬英九政治意志“所願”? 

  衆所周知,台灣現實環境是處於全球經濟危機條件下的“社會族群對立”、“政黨政治衝突”、“行政能力低下”和“台灣民生愁弊”。面對台灣如此的現實環境,無論是台灣各政黨,還是台灣各政治人物,都在延續著四年前或八年前的相互拆台、相互辱罵、相互攻擊的執政或問政的政治模式。這些台灣政治勢力站在台灣社會與民衆的痛苦上“政治舞蹈”時,他們也清晰地表明了不願意承擔“團結一致”和“扶危救困”的政治意志。特別令人失望的是,做為台灣執政黨的中國國民黨,一個個削尖腦袋拼命往上擠的政治人物要比默默無聞承受台灣民衆和社會悲苦的人多得多。 

  中國古語說:“亂世多賢才”。可是很少有人問“問什麼”。事實上,如果對這種“台灣亂象”做深入研究的話,我們就很容易得出結論:“何謂亂世?賢才不得其位也”。在台灣,無論是台灣執政黨還是在野黨,不管是“立法院”還是“行政院”,即使是台灣媒體或政治評論人,真正缺乏的就是“立足本職”、“團結協作”,而不是“群魔亂舞”、“彰顯特性”。這才是做為台灣最高政治領導人的馬英九最痛心疾首、夜不能寐的地方。 

  改變台灣現實環境不是馬英九一個人就可以實現的政治任務,而是台灣全社會和每一個人都必須本著“立足本職”、“團結協作”的精神才可以完成的歷史轉變。而當台灣執政黨“不得要領”,面對台灣危險的政治環境仍然抱著“對立”與“對抗”的政治表演的劇本演出的時候,只能依靠馬英九通過以身作則的方式幫助台灣社會樹立台灣人民需要的政治標杆。 

  換句話說,改變台灣結構性錯亂的唯一方式就是要求台灣各政黨、社會各階層站在服務台灣2300萬民衆的政治立場上,摒棄“對立”或“惡鬥”的政治觀念,從自身的做起、從本職做起,勇敢的承擔屬於個人、社會的政治責任,努力實現台灣人民利益最大化的歷史任務。這是每一位台灣民衆及政治人物都必須面對的台灣現實環境。馬英九做為台灣最高政治領導人,只可能扮演政治引領的作用,而不可能扮演無所不能的“上帝角色”。馬英九清楚,一旦台灣最高政治領導人成為中國國民黨主席,就猶如把自己置於2300萬台灣民衆架設的“政治煉丹爐”中,要麼“百煉成鋼”,要麼“化為灰燼”。如果不是台灣現實環境逼迫台灣最高政治領導人必須在台灣危險緊要關頭承擔起應有的歷史責任,一個掌握了台灣最高政治權力的政治領導人,怎麼可能留戀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職位? 

  所以,選擇“回鍋”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完全是台灣現實環境“所迫”,而絕非馬英九政治意志“所願”。 

  二、馬英九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政治目的是什麼? 

  在台灣,關注馬英九內褲顔色的人要比關注馬英九內心痛苦的人多很多,這是一個“怪現象”。台灣民衆或政治人物喜歡猜測馬英九的“政治臉色”甚於願意走進馬英九的內心,更遑論通過“立足本職”和“團結協作”的方式切實幫助馬英九執政台灣了。 

  可台灣的問題就在於:中國國民黨的“政治放話”不能糾正執政狀態的政治低迷;台灣民進黨的“高談闊論”無法挽回其執政時無能的政治表現;台灣政治評論員的“坐而論道”不可改變台灣結構性的政治混亂;台灣民意代表的“快意恩仇”無益於把台灣從困境中拯救出來;陳水扁的“關不住的聲音”無助於校正其在位時的集體政治貪腐。 

  總之,在以上的一切都無法替代對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民衆的腳踏實地的政治改變時,台灣的各色人等至少應該“保持政治安靜”、“認真反省自我”、“冷靜思考現實”、“積極做好自己”。無論台灣各種政治人物能否做到這一點,但至少馬英九是這麼做的:不求理解、沒有抱怨、不問顔色、不計毀譽,不辭辛苦的從身邊做起,勇敢的承擔改變台灣的政治責任,義無反顧的選擇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職位。 

  做人比格調,做事講格局,做官論高度。至少馬英九在勇於承擔改變台灣的政治責任方面,不遜於台灣任何政治人物。那麼,馬英九冒著“粉身碎骨”的政治風險是為了什麼? 

  答案只有一個:“為民改命”、“為己正名”。 

  三、馬英九為什麼要“為民改命”? 

  中國古代,有良知的政治官員為了實現民衆的根本利益,敢於以犧牲生命為代價向更高的權貴尋求政治支持。這就“為民請命”。而做為740萬張支持的選票選出來的台灣最高政治領導人,為了改變台灣延續千年的不幸歷史,在面對台灣嚴峻的現實環境條件下,只能以台灣民衆的信任為依據,以不辜負台灣民衆的政治期待為目標,勇敢的承擔起終結台灣人民“不幸命運”的歷史責任。這就是馬英九的“為民改命”。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台灣的“命”始終不好:從遠古的“兵家必爭之地”,到一百多年前的“喪權辱國之恥”,再到60多年的“心驚膽顫之處”,直到近現代歷史的“政治是非之源”。以上所有的台灣處境,沒有一個是台灣人民可以自主選擇的。在台灣,人民真正地當家作主,首先是台灣民衆可以選擇屬於台灣人民自己的生活。 

  然而,能代表台灣人民自主選擇意志的人,不是富可敵國的“商賈大鰐”,也不是名噪一時的“政治名嘴”;不是“逢中必反”的政治勢力,也不是掌握政權的執政力量;不是監牢掙扎的竊國大盜,也不是鼓噪戰爭的武器販子。而只可能是台灣街頭為了養家糊口四處奔波的台灣民衆,只可能是為了明天的生活必須感受出行擁擠的台灣民衆,只可能是為了承擔家庭責任拼命叫賣涼茶的台灣民衆,只可能是無所依靠、無權無勢的台灣民衆。因為只有他們才最希望台灣最高政治權力的抵達,因為只有他們才最能代表台灣人民的心聲,因為只有他們才是選出台灣最高政治領導人的決定力量。這些“芸芸衆生”的生活需求最應該成為馬英九的政治方向,這些“泛泛之輩”的喜怒哀樂最應該成為馬英九的政治理想,這些“勞碌民衆”最應該是馬英九的政治關注。 

  一句話,他們生活的起伏與好壞才是屬於台灣的根本命運。改變台灣的命運,本質上就是實現台灣普通民衆希望在和平、和諧和自主的發展環境下追求更優越的生活品質、追求更自由的生活環境,追求更崇高的國際尊嚴的基本政治願望和政治理想。 

  完成這一切,一旦離開了對台灣政治人物的約束、離開了對政府官員的嚴苛、離開了對台灣現實環境的改善,都是無法想象的,也是讓人不屑一顧的。馬英九的政治回身就是為了台灣2300萬滿懷期盼的目光和期待。因為他們才是最渴望台灣有“好運”、“好命”的良善民衆。要終結台灣千年、百年、幾十年坎坷的命運,只有借助台灣人民賦予最大化的權力,順應台灣人民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勇敢回歸改善和提高台灣民衆基本生活需求的政治層面,努力結束台灣結構性的政治混亂。 

  一直以來,中國國民黨派系林立是公認的政治事實。在中國國民黨內,逆流而下的政治人物要比逆勢而爭的政治人物更容易獲得黨內的政治支持;不問政治方向而左右搖擺的人要比開拓進取、銳意改革的政治人物更容易獲得政治資源;任由黨內政治人物大鬧議事場所要比堅持理性、客觀執政與問政的人更容易得到“民主典範”的政治稱謂。 

  必須實事求是地說,中國國民黨做為台灣的執政黨,如果不能以身作則、堅持正確的執政和問政風格,顯然是不合格的。因為若幹年後,無論是台灣執政黨還是台灣在野黨,將沒有人為疲於奔命的普通民衆著想,將沒有人代表台灣弱勢群體的政治利益,將沒有人為生活困苦的基層民衆代言,將沒有人替民衆的柴米油鹽分憂。留下的,僅僅是居於廟堂之上、西裝革履的“戴冠之猴”,僅僅是端坐新聞評論講壇、道貌岸然的“大嘴青蛙”,僅僅是站在議事場所、一本正經的“爭鬥鶴蚌”,僅僅是住在牢獄中、貪贓枉法的“台灣之子”。這些輪回之輩,猶如是為了招財進寶而不斷向台灣民衆招手的“招財貓”,他們的招手未必是在向台灣人民表達真心的問候或致意。對他們而言,“招手”僅僅是利用台灣民衆的政治選票獲取個人政治私利的政治習慣。 

  面對如此的執政黨、這樣的反對黨、此類的新聞評論人、不堪的民意代表、無能的政府官員等等,台灣人民能有好的命運可言嗎?不改革台灣結構性的政治混亂,台灣人民還能有新的政治出路嗎?在這群用“不食人間煙火”的假象掩蓋其自私自利的政治目標的“不肖之徒”的政治治理和政治代理下,只可能與台灣民衆追求的生活背道相馳。 

  倡導“為民改命”容易,一旦實施起來,恐怕需要幾代人的努力。馬英九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毅然的承擔起改變台灣人民命運的歷史責任,在台灣複雜的實現環境下,能够為改造台灣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都會為後來人前僕後繼、深化和實現台灣民衆的生活追求創造更為有益的環境和條件。對於承諾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而言,這也是馬英九必須實踐的政治責任。 

  四、馬英九為什麼要“為己正名”? 

  如果說馬英九兼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有什麼“個人想法”的話,那就是馬英九要為自己“正名”。 

  長久以來,馬英九的政治形象自踏入政壇之日起,就飽受台灣現實環境的煎熬。馬英九剛入政壇就被迫戴上“政治模範生”的政治帽子;馬英九在台灣政壇嶄露頭角時又被打上“不是台灣人”的政治標簽;馬英九在准備參選台灣最高政治領導人時又被人污蔑為“貪污腐敗”的政治罪名;馬英九獲得大多數台灣民衆政治支持後又不由分說的被扣上“傾中賣台”的政治草標。 

  在台灣特定現實環境下,馬英九的每一步都遭到了台灣政治顔色的圖染,以至於面目全非。一位一心一意為台灣人民謀福祉的政治領導人,卻被迫在各種政治污泥中跋涉的同時,又不斷被人把頭按入台灣政治糞坑中。這些都是非常人可以忍受的。馬英九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馬英九本人的痛苦,更感受到千千萬萬希望為台灣人民做事的人的悲苦。因為,又有幾個人不經歷政治染缸的污染?馬英九能够走出政治污泥,不見得其它一心為台灣人民謀福利的人有機會在台灣現實的政治環境中存活與發展。 

  本質上,馬英九的潔身自好,何罪之有?台灣政治陷人於不義,天理豈容?馬英九以其特定的歷史經歷,在改變台灣現實環境的條件下,在改變台灣命運的過程中,“為己正名”就是為所有願意投身於服務台灣人民行列的人們鋪平生存和發展的道路。 

  至於一群“政治幫閑”和政治勢力置人於死地的險惡用心,無非是為了騙取台灣民衆的政治選票的政治操弄。還好,台灣2300萬人民眼睛是雪亮的。馬英九740萬張支持的選票不僅讓馬英九掌握了台灣至高無上的政治權力,同時猶如一只“上帝之手”把馬英九從台灣政治污泥中撈了出來。 

  走出台灣政治泥淖的馬英九,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是象“天使”一樣“端坐政治雲頭”,保持“廉潔自律”的政治形象而不問台灣民間的疾苦,直到若幹年後光彩的離開台灣政壇; 

  二是勇敢進入台灣政治污泥中,為更多願意服務台灣人民的賢才開辟一條廉潔自律的生存與發展的道路; 

  兩岸人民幸運的是,馬英九選擇的是第二條道路,不僅勇敢的承擔起“為民改命”的政治責任,同時通過“為己正名”的過程,努力為後來人開辟一條適合更多的人們能够廉潔自律地投身到服務台灣人民行列中的政治道路。 

  笑罵由人,毀譽隨風,福禍任己。一位不生活在他人唾沫中人,何懼他人的唾沫橫飛?一個人終其一生,可以自主駕馭的只有自己。所以,為了2300萬台灣民衆未來的命運,加油,馬英九!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