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西之間,存在著一道高不可攀的無形厚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9 18:33:59  


  作者:李因才 陝西 高校教師

  中國與澳大利亞的關係近來頗多曲折。力拓案和墨爾本電影展,一宗商業,一宗文化,兩樁事件本壓根排不上政治議程,卻都因被浸染上濃厚的政治色彩,引發兩國民眾相互間口誅筆伐。對抗情緒逐漸升級,最終導致中方取消副外長何亞非的訪澳行程,而堪培拉也緊急召駐華大使回國,予以回應。

  2007年11月上台之初,會說一口流利中文的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曾被視為一位可以徹底扭轉霍華德時代兩國低迷關係的知華親華派人士。去年4月來訪時,在中國更是刮起來一陣陸氏旋風。可惜,短短一年多時間,兩國關係即迅速變臉,陷入新的尷尬處境。

  澳對華思維須審視 

  中澳關係為何難以邁開大步?到底是什麼因素在阻礙兩國關係發展?在對抗情緒慢慢冷卻之後,兩國迫切需要進行反思。
毫無疑問,在此輪非政治性事件政治化的過程中,雙方都不約而同地扮演過某種角色,起到了某種不恰當的推動作用。但筆者以為,澳方的對華思維尤其值得重新審視。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陸克文上台以來,新政府對華姿態雖略有變化,但總體思維框架並未發生根本轉變。和前任相比,陸克文對華政策的確更趨積極主動,不過此種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期待經濟上能搭載中國龍舟,推動澳快速融入最具活力的東亞地區;政治上利用地理便利在中西間搭建橋梁,以提升堪培拉的外交活力和空間。但骨子裡,堪培拉對華戰略上的不信任依然維持,其竭力拉攏華盛頓以平衡北京日趨增長的政治軍事影響力的手法依然未變。不僅如此,試圖通過價值觀外交、操縱人權議題來影響中國的國內政治,陸克文在這一點上和前任相比,並無二致。也正因為此,新政府的對華政策最終必然再次擱淺。

  西方對華思維陷二元 

  其實,中澳關係只是一個小小的窗口。從中可以窺見,在中國快速崛起、試圖融入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的過程中,在中國越來越強勁地影響和改變世界的同時,為何新老世界還停留在相互認知的初始階段,為何這些國家甜言蜜語、頻頻誇贊的“經濟優等生”,總是遭遇阻力,與西方世界衝突不斷。
  
  在中西之間,仿佛存在著一道高不可攀的無形厚墻,阻隔著墻兩邊人們的相互交流和認知。由於缺乏溝通,雙方很難形成互信及情感上的共振。美國新保守派學者羅伯特•卡根在其《天堂與實力》一書中曾戲虐地宣稱,“對待重大戰略與國際問題,美國人就像是來自火星,而歐洲人來自金星”,以此來形容兩者認知和情感上的巨大差距。其實將這種比喻用在中西間,可能更合適些。

  實際上,在全球經濟普遍陷入衰退、中國經濟依然高奏凱歌的背景下,西方國家整體的對華思維正陷入痛苦的二元分裂的抓狂狀態(儘管有所區別,歐洲分裂更甚),一方面越來越急切希望抓住中國機遇,一方面又無法拋棄疑慮、坦然接受這只東方巨龍昂首挺胸融入他們的體系。

  只要西方國家對華的戰略顧慮沒有消除,中國的經濟崛起就將一直被解讀為機遇和威脅的複雜混合體。由此,一種經濟上融入、政治上接觸、軍事上遏制的對華政策框架就會在西方世界盛行。融入是為了獲利,遏制是為了滿足心理上的安全感,而接觸不僅是實現上述兩種目的的合適手段,更是促使中國向自己希望方向轉變的有效途徑 。

  這種功利主義和機會主義的政策框架印襯出西方國家的唯利是圖和自我中心,只要這種政策框架及其背後的思維不發生改變,中西間關係就難以取得根本突破,就會反覆被眼下的這種由邊緣性議題引發的低烈度衝突所困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