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預防校園腐敗,改革建設監督體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1 10:01:13  


  作者:馮禕民 四川綿陽 學生

  百年學府武漢大學近日發生大地震。該校常務副校長陳昭方、黨委常務副書記龍小樂,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钜額受賄被捕。由於大學變成市場主體,但監管體制沒改變,集官、學、商於一身的大學官員,在教材等集中採購、招生、後勤服務等眾多環節,也可輕而易舉地找到中飽私囊的機會。(網易新聞10月9日) 

  大學是人才的培養地,是一塊淨地,身為學生引路人的老師們,起到的更是表率作用。然而,當教育體制實行改革以後,為何這塊淨地卻總是頻出醜聞,用大學擴招來解釋恐怕難以服眾。從同濟大學原副校長吳世明因受賄罪被判囚十年、南京財經大學原副校長劉代寧被控受賄160多萬到湖北近年已有五六所大學的主管官員因腐敗落馬,再到陝西近三年已查處80多宗大學經濟案,倒下7名廳級校官。校園腐敗案日益走入平常人的視角,民眾不經要問,為何校園腐敗案頻頻報發,是什麼導致了校園腐敗?顯然用擴招來解釋校園腐敗案頻發是難以服眾的。

  隨著教育行業內部競爭的日益加劇,考生不僅對院校的軟實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在軟實力的基礎上對硬件設施做起了細比較。到現在,一所學校的生源情況,與硬件設施的關聯程度已經達到比較高的程度。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個院校掀起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潮,基礎設施建設為校園腐敗的產生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雖然大學擴招是校園腐敗產生的原因之一,但並非是主要原因,監督管理體制的不完善才是真正的殺手。長久以來,對於學校,這個特殊的事業單位,通常資金來源於政府投資。但是當錢進了學校賬戶以後,都由學校自己支配,這就為校園腐敗提供了溫床。這些“肥佬”們拿著國家與地方的財政,支付給施工單位一部分之後,還要從施工單位的口袋裡再拿回來一部分作為在“我的地盤”上施工的回報。因為我可以再招標過程中向你傾斜,可以讓你賺到你原本賺不到的這筆人民幣。你可以不建設,因為別的公司還會過來,這筆錢遲早都是我要賺的,而且不賺錢的只能是不給我地盤費的。學校的樓房終究是要改的,總不能因為為了預防腐敗而停止學校的建設吧。正是這樣的回扣和報酬,使得這些主管基礎設施建設的校官們個人皮包鼓了起來,蔫了的只能是國家和地方財政,蔫了的只能是人民的腰包。

  為何這些拿著人民血汗錢的校官們總是愛觸碰法律的底線呢?究其原因,一是愛錢思想,二則是監督權力與體制的失調。其中,監督體制失調應該是社會的責任。作為事業單位,其資金運作應該受到全社會的監督。然而,最近幾年的校園腐敗案卻向我們警示到,我們的監督沒有落實到實處。應當建立全社會的監督體制,由政府和民眾組成監督團,審查學校賬目;同時,在建設工程方面,由政府主管招標和項目審查。為了還校園一個清淨,保證學校良好發展和人民血汗錢不被吞入個人私囊,加強監督是必由之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