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立身中華大家庭 台灣才能獲得真正的尊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9 16:12:28  


  作者:賀鳳義 山東省 曲阜師範大學學生

  最近筆者和一位台灣大學生一起交流兩岸統一問題,他給筆者提到了很多台灣年輕人對大陸的觀感以及他身邊的人是如何看待統獨選擇的問題,筆者有感而發,寫下此篇雜談,和大家一起分享,並由衷的希望廣大中華有志之士可以參與這個問題的探討。

  首先說到兩岸民眾的觀感,筆者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觀感。由於大陸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所以真正能感受到兩岸關係對自己的切身影響的人其實並不多,這也就造成了大陸民眾的對台觀感和印象很大程度上是被政治宣傳和教育強加的,而且一提及台灣,首先想到的是統一和如何消滅台獨勢力,當然筆者自信不在這些人之列。而台灣人對大陸的觀感則大不相同了,因為台灣就是一個小島,人口相對大陸來說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一個兩岸局勢的好與壞會深深的影響台灣民眾的衣食住行,因此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觀感很大程度上是有感而發,或者說是相對自主產生的。但是筆者在這裡要申明一點,如果說大陸民眾的對台印象是政治強加的話,那台灣民眾又何嘗不是呢?如果沒有當局幾十年的反共和詆毀大陸形象的教育與宣傳,台灣百姓也不至於這般的談“共”色變。故而筆者認為兩岸之間的種種隔閡和官方的刻板教育都有著深刻的關係,所以這點我們都不夠理性。正如那位台灣大學生所說的他身邊的人對大陸的觀感,都僅僅是對大陸政治狀況的認識,可是台灣人又有多少人親自來過大陸親身體驗下大陸百姓生活的百態呢,又有誰可以理解我們心中對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呢?其實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負面印象,很大程度上是“恨鐵不成鋼”,用他們的參照系去衡量大陸,但大陸的進步是要用自己的歷史縱軸來衡量的,和從前相比我們的生活在進步,這是有目共睹,而還有很多事仍未完成,但這需要時間,請台灣同胞不要靜態的看待大陸,而要動態的觀察我們的進步。

  其次就是所謂的大陸的民主化和現代化是兩岸統一的前提的說法。這種觀念的確在台灣是一種共識,它也是島內兩大勢力和兩大政黨在兩岸關係認知上的公約數。而且作為大陸人筆者其實承認我們的政體真的可以用西方政治學的“威權”來概述,就像兩蔣時代的台灣社會一樣,一黨專政和事實上對民眾政治參與權的限制。看到一些維權人士被不公正的處理,筆者的確也很不平也很同情。然而正如馬英九先生講到的台灣為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真正實現民主化感到驕傲,為比較完整的保存中華傳統文化而感到自豪,並為構建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而努力。台灣人在面對大陸時有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感到自己享受了比大陸同胞更加真實的小康與自由。但在下在這裡就提出疑問了,既然台灣民眾對自己如此自信,那為什麼不和大陸同胞分享呢?台灣不應該消極的保護自己的現代化成果,而應該積極參與中華現代化進程,在推動中國民主化和現代化的同時與大陸逐漸融合。用自己幾十年民主化和現代化經驗去影響大陸,更加自信的將自己展現在中華大舞台上。

  再次,筆者不贊同有些人提到的台灣人已經擁有了不同於中國人身份的新的“國族”認同。“認同”不應該是隨隨便便被使用的術語,因為認同意味著一種身份定位,身份的變動常常帶來社會關係的重新洗牌,重新洗牌可能帶來自己地位的上升,但經驗告訴我們身份變動帶來的更多是社會的撕裂和社會關係的緊張,台灣在1990年代後的民主化進程中的陣陣傷痛就是一種例證。如果說台灣人的身份認同發生變化,這倒是事實,但如果說台灣已經有了新的所謂“國族”認同,這是絕對不準確的。首先是台灣內部在這個問題上始終沒有共識,其次是國際社會的普遍不承認,無論這多大程度上源於大陸對台灣的打壓和孤立,但終究是事實,既然是事實我們就得順應與尊重。大陸無論如何也不允許台灣的獨立身份認同成為國際社會共識的,當前兩岸交流的現狀證明了,台灣只有把自己立身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以積極參與中國崛起的方式才能獲得國際社會的承認,也才能讓原本就屬於中國地方意識的台灣意識和認同發揚光大,並且是真正的得到13億同胞尊重的台灣主體性和尊嚴。

  最後筆者想再次倡議,台灣民眾要擁有更大的心胸,一個在中華大家庭中發揚自身優勢的信心和勇氣,只有參與才能被承認,“消極防禦”才是自我矮化行為的根源,只有與大陸同胞一起分享你們的經驗並讓大陸真正實現現代化,台灣社會才能真正擺脫藍綠紛爭的怪圈,才能以更加自信的心情受到世界的尊重與承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