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流失的何止金錢 省下的何止七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30 14:31:00  


  作者:唐炎 湖南 自由撰稿人

  最近,台灣涉外部門送“立法院”審查的2010年度預算中,其中機密預算比例首度跌破10%,只有8.33%,為歷年最低,減少了近7億元新台幣。據稱,機密預算主要用來在涉外場合和中國大陸拼場,花錢辦“邦交國”。
  
  “凱子外交”貽羞國際 

  筆者看到這個消息,既深為慶幸,又感慨萬千。回想自五十年代起到近兩年前,兩岸在國際場合,爭正統,爭席位,爭邦交國。一九七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代表中國的合法席位,台灣方面在涉外領域節節敗退,其“外交部”被島內稱為“斷交部”。台灣方面先是採取“漢賊不兩立”,在國際場合奉行“有你無我”、“有我無你”。但從李登輝開始,逐步走向“務實外交”、“金援外交”、“過境外交”、“實質外交”。陳水扁時期更是“烽火外交”、“衝撞外交”。其基本的方式,無外採用金錢鋪路,援助搭橋,收買政要,挖“邦交國”。台灣方面還不惜花重金,連續15年推動“重入”聯合國。衝撞引起大陸強烈反彈,雙方你來我往爭鬥拉鋸,大陸憑借台灣無與倫比的國際地位和外交實力,將台灣“外交”陣地越擠越小,聯合國自然進不了,島內的入聯公投也破了產,就連“邦交國”也是越來越少、越來越小、越來越窮,最後只剩21個“超級小國”,不是馬英九夠英明,堅守“九二共識”,提出“外交休兵”,大陸方面善意呼應,兩岸停止“內耗”,不知結果會搞成啥樣。台灣方面如此作法,還經常鬧出國際醜聞,“巴紐建交案”中被騙十億元新台幣至今仍未結案,怪不得台灣人民稱之為“凱子外交”。
  
  再看大陸何嘗不是有苦難言。面對衝撞,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之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堅定維護一個中國原則決不會有任何猶豫和手軟,為保衛外交陣地,消彌外交烽煙,又怎能不釋出大量資源,其中的苦澀、無奈及秘辛又有誰能道清。兩岸“兄弟鬩墻”,外人見縫插針,實乃民族的悲劇,世界的笑料。
  
  更有甚者,陳水扁及一些綠營政治人物,明知一味衝撞的“烽火外交”、“挖角外交”不僅不會如願,反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還要一意孤行,無非就是要在台灣人民面前塑造被“打壓”的“悲情”,煽動要“尊嚴”的激情,挑起台灣人民的“仇中反共”情緒,為其“去中國化”培肥土壤,為其“台獨”路線製造民意。

  兩岸涉外爭鬥乃民族悲劇 
  
  兩岸同是炎黃子孫,都是中國人,一個中國的原則也是國際社會的公認原則,中國是一個崛起的大國,握有安理會五常的席位,國際社會處理一個中國原則的種種宣示和實踐,已日益成為國際法淵源,為絕大多數國際社會成員所尊崇和信守,就連美國這樣的世界頭號強權,他也要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雖然其政策算計很深,但也只能選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不與台灣保持官方關係,一再聲明不支持台獨)。在這種國際格局下,兩岸人民只有同在中國“屋檐下”,才會真正擁有暢通無阻、揚眉吐氣的“大國國民”的尊嚴。靠挑戰一中原則圖謀增加台灣“邦交國”或發展“實質關係”搞尊嚴,只能適得其反。正因為如此,馬英九先生提出“外交休兵”,要搞“活路外交”、“正派外交”。胡錦濤總書記也指出,“兩岸在涉外事務中避免不必要的內耗”。“內耗”一詞,何其準確,又是何其辛酸!要說“悲情”,這才是全體中華兒女、華夏民族的“悲情”! 
  
  兩岸中國人“政治窩裡鬥”,不能兄弟攜手,留給外人覬覦的空間。大陸為中國崛起,民族復興,在“台獨”的現實威脅下,要優先化解東南沿海的戰略威脅,只能收縮和排擠其他戰略方向,中華民族從中流失的戰略資源、損失的戰略利益如何能以數計;台灣方面為謀求自己的“政治地位”,憑空形塑一個巨大的“外部安全威脅”,流失的資源、造成的虛耗也是數字天文;外人在我中華民族的傷口上撒鹽,對我敲詐勒索,怎不令我等炎黃子孫怒發衝冠,欲哭無淚,扼腕長嘆。兩岸一日不消除政治對立,台灣就是大陸胸膛的利刃,美國掄在大陸頭上的“大棒”,大陸也是使台灣感到壓頂而來的“泰山”,海峽就是隨時將引爆的“火藥庫”。
  
  由“烽火外交”引發的兩岸“外交折衝”,流失的何止金錢?流失的是中國人的民族情感,流失的是國家民族的尊嚴,流失的是祖宗遺產,留給子孫後代的是遺憾和恥辱;兩岸在涉外事務上避免內耗,省下的又何止“區區七億”?省下的是人民的資源和財富,省下的是國脈和民心民氣,留下的是人民的期盼和歷史的期待,留下的是子孫後代還能“在地球上混”的“顔面”。

  必須盡快化解兩岸政治對立 
  
  但遺憾的是兩岸目前涉外事務的默契只是“丁點一小步”,這種脆弱的互信和默契,隨時會因為國際局勢演變和島內外政治鬥爭而受到衝擊,導致互信化為猜忌,默契化為尷尬。要想徹底解決兩岸涉外紛爭,讓國興其利、民享其尊、族與有榮,兩岸必須進行政治商談,結束政治對立。目前,兩岸完全可以先行達成“兩岸在未就一個中國政治涵義達成共識前,雙方共同承認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共識,使兩岸能在“一個中國原則”之下,平和地經歷處理涉外事務的默契過渡期,真正的“共創雙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