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仁者愛人”—中國“師者”之傳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6 14:26:24  


  作者:王海龍 山東平邑 公務員

  仁者愛人”—中國“師者”之傳道 
    - 學習汪金權事跡有感 

  汪金權,湖北省蘄春縣蘄春四中的一名普通教師老師,23年如一日,工作在大別山深處,把自己微薄的收入幾乎全部用於貧困學生的學業,親手培養1000多名孩子考上大學,而他自己剛過四旬就已滿頭白發,家境貧寒的讓人心疼,成為大別山師魂最典型的象徵。汪金權老師的事跡一經披露立刻引起巨大反響,被尊為當代的師德楷模。合上報紙,我的思緒如春水般清澈,汪金權老師值得尊重與學習,他應該像武訓一樣融入中華歷史長河。

  世界文明古國為什麼只有中國一枝獨秀?綿延五千年且長盛不衰?我們不得不從中華文化的傳承尋求答案,那就是從盤古開天到初祖黃帝,從螺祖養蠶到倉頡造字,從伏羲結網到神農播穀,從老子到孔子,從《尚書》到《楚辭》,從諸子百家到獨尊儒術,從唐詩宋詞到明清小說等等,中華文化傳承自古至今便有從事“傳道授業解惑”之責的“師者” 

  傳道,是中國師者之首責,用今天的話來說便是育人,要使學生明白道理,傳授學生道德,能長大成“人”。中國師者所傳之道一開始也是“道”出“百家”,在2000多年的歷史過程中,儒、墨、道、 法各家倫理思想及佛學中的心性之說,相互影響,相互吸收,逐漸統一到以古代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並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傳統道德思想的精華,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倫理傳統。
 
中華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主要有正義、仁愛、寬恕、禮儀、勤儉、愛物、自強、誠信、謙虛、孝行等等。強調個人服從集體,集體服從民族和國家,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和“克己奉公”的社會責任感和“興天下人民之大利”為最高道德表現。
 
  今日中國師者之傳道,在西方所謂“普世價值”之思想武器進攻浸淫之下幾近體無完膚,我們很多條件優越的大學教授院所專家們卻又甘於受西方世界這基金那捐獻的指揮,或邯鄲學步,或東施效顰,打著解放思想的旗號扯起了全面否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共產主義道德觀的遮羞布,批來批去以至於連爬著走都不會了,等到世風日下卻又撒手不管了呢。

  我們新聞宣傳部雖然也推出了許多先進典型和道德模範,但在金錢的感召下,作用很是有限,不過汪金權老師的事跡的確給我們的思想帶來了很大震動。

  汪金權老師曾說,也許我的肉體只能蝸居在大別山的一隅,但我的靈魂會跟隨我的學生走向四方;我是荒原上的一支電線杆,也許只能永遠地矗立在那兒,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遠方;我可能永遠是一座橋,能讓學生踏著我的身軀走向希望的彼岸。

  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道德“達人利己”觀在汪老師思想深處的具體體現,這種人本善行也體現了共產主義的道德觀。

  老師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們相信汪老師的學生一定可以將像他希望的那樣站在他的肩膀上遠眺,不會辜負他在大山深處的守望。

  “都說人往高處走,汪金權為何願意放棄赫赫有名的黃岡中學,主動申請調入偏僻山鄉的蘄春四中?汪金權常年堅持資助學生,從不記賬,不打借條,更不要求學生償還,這麼多年,他資助了多少學生?汪金權家庭經濟困難,年邁的母親、身患重病的妻子、智力障礙的兒子,都是他必須肩負起來的重擔,但他依舊對學生慷慨,他如何擔起他的家?”記者心裡的疑問在採訪汪金權的過程中一個個解開,而解開這些疑問的就是汪金權老師表達最多的一個字“愛”。

  他說:“我愛這片土地”。作為窮人的孩子,汪金權老師是在鄉親們的資助下完成學業的。大學畢業後,繁華優越的城市待遇沒有使汪金權迷失淳樸善良的本質,鄉親們曾經賦予他的愛使他懂得了感恩與報效。汪金權老師對此說:“我後來幫助我的學生,不是因為我多麼無私和偉大,而是我本來就受過他人的幫助,才得以完成學業。而受過我幫助的學生,以後也會再幫助別人。” 
 
  愛和責任感是支撐他堅守下去的力量。他說:“我也曾困惑過,仿徨過,然而,我最終想明白了,我到底圖什麼,那就是我腳下的這片土地,我的學生們,我的父老鄉親。” 

  “仁者愛人”的結果應該是“人恒愛之”。汪金權老師說:“跟學生們在一起真的很幸福。不管是現在的,還是20年前的,他們都很可愛。我為他們驕傲、感動。雖然他們有的起點不高、基礎不好,但最後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就感到欣慰。我不求他們人人上名牌大學,但求每名學生都能成為好公民。”
 
  汪金權老師無私資助貧困學生唯一的回報要求便是是每個學生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好公民。他的眾多學生沒有辜負他的希望,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點進步都是對汪老師最好的回報。這也是孩子們回饋汪老師的“大愛”,這種愛會在孩子們身上傳遞下去,正如我們中華文化的傳承一樣! 

  但那些以官二代富二代為基礎的惡二代是不會將這種愛傳承下去的,他們傳承的多是罪惡!它們也絕不會健康成長為我們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但他們卻又不乏占據接班位置的樓台。

  不僅對於貧困學生大愛無私,對於相濡以沫的精神病妻子,汪金權更是不離不棄。有人看汪金權過得辛苦,勸他放棄,卻被汪金權斷然拒絕了。他說:“在我最困難時,妻子沒有嫌棄我,如今她有難了,我怎麼可以棄她而去呢?做人,要有良知和道德底線。如果我那樣做,我就打破了做人的底線,不會有幸福的。”在他的照料下,妻子的病情多年沒有再犯。

  相對的,我們見到更多的是許多人失守了道德底線。莫說病妻,就是父母也有人遺棄。而這些最多表現的好像是官者和富者,他們專門欺負貧賤者,專門屈於威武者,最樂於的卻是無度荒淫! 

  今日汪金權竪起了道德的標尺,這標尺是出自汪金權本人的道德修養,並非出自我們記者的報道。但是我們最多的還是看客,繼續給予汪金權以鼓勵和掌聲,並用放大鏡檢視汪老師的一舉一動是否真的就是“義舉義動”, 讓“對家人我滿懷愧疚”的汪金權老師繼續愧疚下去,甚至把自己的工資繼續幾乎全部用於捐助貧困學生,我想這種“道”就有點缺“德”了!因為我們今天的國家財政應該能夠解決所有貧困學生的學業問題,不需要汪金權老師繼續對家人“愧疚”下去。

  一方面我們要“學習他為黨的教育事業扎根山區、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守清貧的人生境界,學習他愛生如子、克己助人的優秀品德,學習他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職業風範。”一方面我們也要解決如何學習的問題,雖然我們不能要求給予汪金權表揚和榮譽的“首長們”也像汪金權一樣把自己的工資全部捐出來助學,但要求他們別看著報紙激動流淚,放下報紙追腥逐臭總可以吧。
 
  看紅日西下,華燈初上,燈紅酒綠些許群魔舞通宵;嘆燭光搖曳,鈴聲靜起,懸梁刺股多少寒門讀徹夜。
 
  我們還是要大講特講在汪金權老師身上體現出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思想教育領域進行新的撥亂反正,大興“尊師重道”之風,給“傳道授業解惑”之師者解除“貧困學生”之憂,便是這樣,才能在我們讀到汪金權老師之“縱有高樓大廈,我只睡六尺床:縱有山珍海味,我吃青菜豆腐一樣香。”的話語是露出會心的微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