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切忌將“進位趕超”弄成大躍進口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2 11:06:35  


  作者:杜克強 江西南昌 退休公務員  

  近來,“進位趕超”的提法屢屢見於網屏報端,蓋因一些省市黨代會爭相提出這個口號,並且將其列為大會報告主題。某省黨代會報告就開宗明義強調這次大會的主題是:“……推進科學發展、進位趕超……。”
 
  這樣突出“進位趕超”,顯現這些省市黨委希望本地經濟發展快些快些更快些的良好願望和急切心情。這種願望和心情應該肯定。
是不是一定得“進位趕超”才算科學發展呢? 

  什麼是進位?《簡明數學辭典》的解釋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相加,當某數位上的和滿十時,就向相鄰較高數位進一,稱為進位”。《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更簡明:“個位滿十,在十位中加一;百位滿十,在千位中加一。” 

  照此解釋,一些省市黨代會所要求的“進位趕超”,意味著原來以個位數增長的,在今後五年必須以十位數增長;原來以十位數增長的則必須以百位數增長。不進位就不算科學發展。

  我在網上看到的一些省市黨代會報告,還不滿足於這樣的進位,而是要求翻番,實現經濟總量、財政收入……一律翻番,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位次前移。

  難道科學發展就一定得翻番?就一定是五年必翻番?設若不翻番而只是增長50%、70%、90%呢,就不算科學發展? 

  恐怕這樣考慮問題的方法就不夠科學。
 
  翻番的概念最早是鄧小平提出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上世紀70年代他提出從那時到上世紀末,即用20年時間,使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人均達到1000美元。最近(11月7日)《北京日報》有篇文章說,鄧小平是靠“算賬”作出這個決策的。文章說,鄧小平頻繁出訪,考察發達國家發展狀況,又在國內跑了十多個省市,仔細計算中國與世界的實際差距。後來發現到上世紀末達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000美元還有困難,又修正指標為“人均800至1000美元”。這充分體現了鄧小平的科學態度。

  鄧小平當時提出用20年實現翻兩番,後來黨中央又提出到2020年實現比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也是20年。而現在一些省市經濟總量翻一番、翻兩番一律都是5年。不是說五年就一定不能翻番,而是說不要把五年翻番當作一種鐵律,不管是發達省區還是不發達省區,不管是總體指標還是單項指標,只要滿了5年就准翻番。哪有這等巧事、奇事?! 

  一些省市提出的“進位趕超”,除了翻番,還有一項就是“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位次前移”。

  如果說“翻番”不能不算清自己的賬就去“翻”的話,那麼“位次前移”就不僅要算清自己的賬,還要算算你要趕超的那個省區的賬。能指望未來5年那個省區裹足不前,等著你去趕去超?這5年中貴省市和彼省市經濟總量和各項指標消長變化是兩條怎樣的曲線,調查過嗎?心中有底嗎?如果沒有調查沒有底,那就等算清楚了再說“位次前移”不遲!
 
  上面提到的《北京日報》那篇文章說,上世紀70年代,鄧小平根據“算賬決策法”提出用20年時間即到上世紀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發達國家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坦承20年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要落後人家20年,沒有提出“進位趕超”。實事求是承認人家在這20年裡也會發展。這種科學態度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上世紀50年代末鼓出“大躍進”,大喊“十五年超英趕美”、“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的主觀唯心主義口號,對經濟建設造成了極大破壞。不能忘記這個付出了沉重代價的教訓。前一段被一些媒體詬病的“高教大躍進”、“地鐵大躍進”,不知道是不是受“進位趕超”的蠱惑所致。

  在提發展速度指標時,還是慎重一些好。希望一些省市不要把“進位趕超”作為普遍性號召和一個時期的指導方針,避免讓人覺得又要搞“大躍進”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