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台獨”思想發源的多維解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5 15:55:27  


 
  從社群角度上看,“省籍情結”深化了“本省”“外省”之間的族群矛盾 

  長期以來,“省籍矛盾”一直是影響台灣政治和諧與社會穩定的一個棘手問題,“本省”群體與“外省”群體之間的矛盾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中國認同”“台灣認同”以及“統獨議題”的爭議等,都與“省籍矛盾”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80年代以來,“省籍”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認同符號,成為影響島內政治權力再分配的“政治魔方”。歷史上,一般的族群矛盾多以土地資源、水資源等再分配為中心,極少涉及政治議題,更不可能涉及國家認同;然而,在台灣內部的“省籍矛盾”卻以政治權力的再分配為核心,在兩岸對峙和外國勢力介入的情況下這一問題涉及到了國家認同的層次。尤其是在國民黨退守台灣後,大量任用“外省籍”人士,使台灣本省籍民眾心理上產生嚴重的失衡,因而,“台獨”分子簡單地把台灣本省籍民眾的遭遇歸咎於省籍因素,並誤導民眾認為這是台灣內部社會“族群不穩”的禍根,加劇了台灣族群之間的對立和撕裂,進而使這種矛盾擴張到整個國家認同上來。

  在成立的早期階段,出於反對國民黨專制統治的需要,民進黨提出了一些有益於兩岸交流發展的建議,對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但是,在後來的進程中,民進黨從“隱性台獨”逐漸走向“顯性台獨”,一度嚴重挫傷兩岸關係的發展。“台獨”進而由民進黨吸收票源的“法寶”變成“票房毒藥”,1993年、1994年的縣市長、省市長選舉就已經說明“台獨”不得人心,然而,民進黨本身有自省的覺悟,卻無轉型的魄力和決心,“台獨”依舊捆綁著民進黨,進而導致2012選舉的失敗。對於民進黨而言,站在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的歷史潮流上,改變固有的偏執認知,建構務實、理性的思維方向,主動拋下“台獨”包袱,才能在未來參與到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中,共享發展成果,共護民族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