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蘇貞昌黨魁路上的三大考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4 16:53:02  


 
  第二,能否調整兩岸路線、贏得中間選民信任。其一,能否彌合黨內路線分歧與爭論。2012年“大選”失利後,民進黨內掀起一股檢討兩岸政策的聲浪。但黨內關於兩岸路線是否需要調整、如何調整產生多種不同主張,分歧與爭議很大,至今未形成任何觀點共識,隨著“敗選陣痛期”影響逐漸消退,黨內檢討路線的氛圍與聲音也愈加消極與迷茫,給島內選民留下“路線模糊、方向不明”的印象。與此同時,從此次“大選”看,兩岸政策已成為民進黨未來發展走向的重中之重。如此,誰能在兩岸路線中掌握話語權, 誰就可能贏得黨內主導權乃至參選2016的資本,但民進黨派系共治的權力體制不允許出現某一派系或人物作出重大突破、獨享權力資源的局面,正如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指出的,對蘇而言,“獨派”不支持他,“大舉西進”的許信良挺蔡,自由時報所堅持的李登輝“戒急用忍”路線又牽制他向前走,這使蘇就“像陷在蜘蛛網中,從哪裡爬出來都不是,其選擇的路線相當有限”。

  鑒此,在多方牽制背景下,蘇能否整合各派分歧、達成統一共識成為其重大課題。其二,能否克服自身能力不足、提出開創性論述。作為黨內“天王級”人物,蘇貞昌在兩岸主張上與激進“台獨”勢力有所區隔,對於有關台灣前途、兩岸經貿等問題相對務實,但蘇一向欠缺兩岸論述能力,其本人及幕僚較少涉足兩岸事務,至今從未提出過超越“台灣前途決議文”框架的具體系統論述。當選後,蘇更是表示黨主席對兩岸議題只需“表達態度,無需宣示如何做”,這顯而易見在為其日後回避路線調整提前鋪陳與解套。但蔡英文的“回避”策略已證明其無法贏得中間選民信任,蘇若志在2016,此一關卡必然繞不過去。 其三,能否在“深綠”與“中間”取巧平衡。今年“大選”敗北,島內選民不放心民進黨兩岸政策被公認為是主要原因。

  面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深入島內民心、與大陸互通往來成為歷史潮流的客觀事實,民進黨清楚地意識到必須在兩岸政策上尋求改變,否則將無法贏得中間選民信任,走完“最後一哩路”、重返執政。但蘇又面臨黨內“基本教義派”的強力牽制,甚至黨內有人認為正是因否認“九二共識”、堅持“台獨”“神主牌”才使民進黨維持了45%的基本盤,若貿然調整路線將無法與國民黨作出明顯區隔、引發“深綠”出走危機,民進黨將成一盤散沙、無力凝聚選民支持。如此,如何帶領民進黨走出結構性困境,在“深綠”與“中間”選民間取得平衡點,對蘇而言無疑將是一項重大而艱困的政治考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