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蘇貞昌黨魁路上的三大考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4 16:53:02  


 
  第三,如何理性問政、形塑成熟清新的政黨形象。隨著島內政治文化的不斷發展,選民政治心態漸趨成熟理性,多數選民是非辨別力不斷提高,向公平正義等基本道德價值的回歸傾向上升,開始排斥藍綠惡性政爭,尤其對好鬥性強的民進黨不時製造操縱政治話題,引發極端、過激的政治行為感到厭惡。日後,蘇貞昌能否帶領民進黨理性問政,形塑成熟清新的政黨形象將關係到民進黨轉型革新的成敗。就此而言,蘇處理好以下幾點至關重要:其一,能否與陳水扁切割、塑造清廉形象。自陳水扁入獄定讞後,其島內聲勢與影響力逐漸消退,但此次黨主席選舉,為爭取最大政治利益,“救扁”、“赦扁”議題成為多方勢力上演政治戲碼的最大渠道與舞台,主席選舉與涉扁議題緊緊糾葛在一起。扁案的貪腐形象深植民心,選民不免對民進黨一邊大張旗鼓救扁、一邊高喊革新轉型感到質疑,未來蘇如何處理涉扁議題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其二,能否改變“內鬥攻訐”的權謀形象。民進黨向來每逢選舉必有內鬥、弊案攪局,往往給島內民眾留下負面的權謀印象。

  2012年“大選”黨內初選蘇蔡激戰的裂痕尚未弭平,此次波濤汹湧般的派系厮殺、“黨員名册外洩案”又伴隨黨魁選舉始終,各方勢力與5位候選人疏於政策論述與辯論,忙於攻訐與權鬥,喪失現代政黨應有的理性與格局,令選民大失所望。如何改變民進黨爭權內訌給選民造成的負面觀感、重塑溫和理性形象,是蘇需要警醒反思的課題。其三,能否改變“為反對而反對”的功利形象。以街頭運動起家的民進黨,向來善於引領社會運動、操縱政壇議題,但當一個政黨核心價值理念陷入選舉路線的失衡,而不在意爭取社會論述與政策主導,則極易面臨體系老化僵固的危機,難以確立反省與改造的方向,更遑論以此說服社會支持其再度執政的可能。回顧4年來,每當馬當局遭遇施政瓶頸,為撈取政治利益,民進黨總是為迎合民意而乘勢鼓噪、大肆抗爭,卻從未潛心研究、提出可行政策方案,淪為一種功利性的“為反對而反對”。以近期“美牛”事件、油電雙漲或證所稅風波為例,民進黨毫無章法,既未能主導議題,也提不出具體可行的方案,只是一味謾罵攻擊,使得選民雖對國民黨失望,但對民進黨同樣也沒有信心。蘇入主黨中央後,如何引領民進黨理性問政、注重議題論述而非政治炒作,重建民眾對民進黨的信任恐又是一大考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