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文明出行,世界歡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7 11:39:42  


  作者:姚石歡(廣西南寧 學生)

  “在埃及最難過的一刻,無地自容。”網友“空游無依”的一條微博迅速引發熱議,他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錦昊到此一游”,為國人輕易毀壞千年文物的行為感到震驚和羞愧。大批網友紛紛指責此等破壞文物的行為。資深導游張先生表示,毀壞和私藏文物出入境已經觸犯了當地法律,一旦被發現且情節嚴重,可能要坐牢。(《新聞晚報》2013年5月25日)

  “某某到此一游”可謂我國頗具“特色”的旅遊陋習,不明白是過於自信的彰顯身份還是極度自卑的渴望被關注。此行為的泛濫程度不單是無知的惡作劇,它的滋生無非是一些普通百姓想“流芳百世”的可悲意識,更暴露了國民素養偏低的弱點,重塑形象是當務之急。

  此報道中據悉是一位南京的初中生所為,孩子的行為大多數是從家庭和社會襲得。而不久前也有一位中國女士在馬爾代夫潛水時,將珊瑚打撈出來拍照曬微博引發熱議的事件。國人出境游,類似的不文明行為還有很多,比如盧浮宮外會有中文標示寫著禁止隨意大小便,荷蘭的花展上也一直見到中國人‘辣手摧花’等等。與其去責怪謾罵,國人不如從根源冷靜思考:我們的國民素養為何與世界水平相去甚遠呢?

  中國旅遊消費已進入大眾化的發展階段,越來越多居民出國旅遊,帶動了許多國家旅遊產業的發展,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歡迎。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的事,部分遊客的素質和修養還不夠高,一些只顧自己、隨心所欲的行為常常被公諸於眾,遭到媒體的非議,有損國人形象,影響比較惡劣。

  國民素養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相關規定的落後出台,加上監管力度不夠,導致大環境下國民對自然的尊重、文物的保護意識空缺。諸如此類的不良現象還例如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亂扔垃圾、過馬路時闖紅燈、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關起國門尚且如此,還渴望在外樹立良好形象,這不是幻想是什麼呢?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許多發達國家對不文明形象的懲戒十分嚴苛。德國對於不文明行為的罰款是明碼標價的,例如亂扔舊報紙、各種瓶子、玩具罰80馬克;在美國加州,亂扔垃圾是犯罪行為,第一次亂丟垃圾的處罰是100美金罰款以及8小時清掃路邊垃圾。超過三次以上,會受到至少750美金罰款以及24小時清掃路邊垃圾懲罰。日本對於亂倒垃圾者處罰非常嚴厲。最嚴厲的是處5年以下拘役、罰款1000萬日元以下。而我國前些日子對“中國式過馬路”罰10元的懲戒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不過這也是實踐懲戒不文明行為的良好開始。

  《旅遊法》的頒布,不能成為一紙空文。有關方面要在宣傳、貫徹、實施《旅遊法》的過程中齊抓共管、綜合施策。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樹立中國遊客的良好形象,是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有關企業的共同責任。引導公眾自覺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各地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注意涉外場合的言談舉止,愛護旅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做文明的傳播者 。

  “國家形象,你我有責”,文明出行,世界歡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