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誰在醞釀東海上空密布的戰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2 10:57:08


  
  顯然,這是日本借力美國以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為借口,誇大中國威脅的一次聯合行動而已。因而,中國劃定的東海防空識別區,聚集的戰雲是日美兩國虛擬出來的,如果說真正危險的因素,則是日美兩國由此而在東海區域實施新的聯合軍事示威行動。

  如果中國的防空識別區是區域威脅的話,那日本早就是區域的頭號風險要素了---日本在區域的防控區域更大,對中國飛行器的監控更頻繁。所以,冷靜審視日美兩國對中國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的激烈反應,其實是日美對華戰略力量崛起的焦慮性體現。這種焦慮性一直存在,從釣魚島爭端到中國航母再到南中國海,他們希望中國一直蹩居於大陸國家的地緣一隅,而不希望作為海洋國家的中國維護應有的核心國益。故而,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分析,日美對華的焦慮與反制,依然未能突破老舊的邏輯---傳統強國為了維持其在全球和地區的主導作用,而不惜一切代價遏制新興國家的崛起。
 
  在這點上,美日兩國具有共同的目標,中國成為其共同的敵人。特別是日本,這個典型的海洋島嶼國家,在近代以降的海洋利益爭奪中,向來以武力相向為准則,從甲午海戰到日俄戰爭再到珍珠港突襲,日本勝多敗少。這也形成了日本習慣性的不知外交妥協而只知武力威懾的粗暴方式來解決和鄰國的海洋主權爭議。
 
  現實是,雖然美日軍事同盟越發緊密,尤其在應對中國海洋利益拓展上,但日本過度囂張的“正常化”國家之路依然受到美國的制約。日本作為制約中國的前敵先鋒可以,但美國不會放任日本和中國擦槍走火而將美國拖入新的“太平洋戰爭”。而且,全球化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大國之間的較量現在是綜合國力的比拼,中美日三國都不會采取零和博弈的方式,追求三方皆輸的結局。
 
  更重要的是,中國作為區域和全球重要的戰略力量,崛起之勢已不可遏止,況且中國在周邊海域所為,并未突破國際法的底綫,也未傷及周邊國家的核心利益,只不過是和本國戰略力量也匹配的合理訴求。日本曉得這點,美國也心知肚明,他們對中國的反應過度或焦慮萬分,不過是釋放對新興大國的不滿而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