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用“中華民國”的名稱加入亞投行,可以最大限度享受國際尊嚴,以類似但不同於“中國香港”的亞聯邦經濟體加入,又可以和“中國香港”一樣,享受亞投行創始會員的待遇。這樣,台灣既得了面子,又得了裡子。大陸接受台灣以“中華民國”名稱加入亞投行,僅是一個名稱而已,可以爭取台灣民心,也不會因此損失什麼。而且,實現這一互利雙贏目標非常簡單,只需要大陸領導人展現自信、胸襟和魄力,轉變一下觀念。
也許大陸有人會問:台灣本來就可以接受“中華台北”這一底線名稱,為什麼大陸在名稱上非要讓步“中華民國”呢?我的解疑是:大陸參照APEC模式,以“中華台北”也可以解決當前台灣加入亞投行的名稱爭議,但對兩岸解決後續的台灣參與國際空間及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並無幫助。去年北京APEC前夕,台灣領導人曾盡力爭取親自出席,結果正是因為名稱問題沒有解決好,未能成行,鬧得兩岸後來很不愉快。亞投行成立後,還會牽涉台灣領導人出席亞投行股東會議的問題。到時候,大陸讓不讓台灣領導人出席?大陸一直倡導“兩岸一家親”,其他國家和經濟體領導人都可以出席,卻不讓台灣領導人參加,情理上說不過去;大陸讓出席,又會鬧出台灣領導人不能親自出席的不愉快。兩岸與其在名稱問題上僵滯不前,不如借力亞投行另謀良策,以此打破當前兩岸政治關係的僵局。
也許兩岸都會有人問:大陸和台灣分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的名稱同時加入亞投行,豈不造成了兩個中國?我的解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同時加入亞投行,雖然名義上出現兩個中國,但實質上體現的是一個中國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以主權國家發起主導亞投行的,而“中華民國”僅是作為類似但不同於“中國香港”的亞聯邦經濟體加入亞投行的。
台灣與香港加入亞投行不同之處在於,香港是以“中國香港”的名稱加入,中國香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直接的隸屬關係。台灣是以“中華民國”的名稱加入,至於“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沒有隸屬關係,鑒於兩岸政治關係沒有理順的現實,也為避免兩岸政治矛盾激化,兩岸可以進行不同解讀:大陸可以把台灣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下類似“中國香港”的經濟體,加入亞投行名稱用的是“中華民國”;台灣可以繼續自稱“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是台灣社會現階段一時難以放下的心結而已,國際上不會承認,大陸也不要去斤斤計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