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將有長足進步
http://www.CRNTT.com   2021-11-08 10:47:53


近日,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的仰韶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圖為一名小朋友在遺址公園考古體驗園繪制紋飾(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1月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下稱“規劃”)有關情況。

  實施考古人才振興計劃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不可移動文物達76.7萬處、國有可移動文物達1.08億件/套,而目前全行業從業人員只有17.57萬人。在此背景下,未來該如何更好加強考古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將加強考古學科專業和課程建設,加強國家級考古機構力量,實施全國考古人才振興計劃,選拔百名考古領軍人才、百名考古青年人才,重點培養500名考古科研骨幹,新增4000多名考古專業人員。

  此外,要加強考古和歷史研究重大課題攻關。持續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用實物來實證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一萬年的文化史、百萬年的人類史。

  同時,要加強考古成果挖掘整理和闡釋,大力發展科技考古,同時處理好考古與保護、考古與發展的關系。“針對古遺址、古墓葬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這次規劃著重落實‘先考古、後出讓’制度,‘要動土、先考古’要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不斷完善建設工程考古管理。”李群說。

  改善低級別文物保存現狀

  文物保護一直是關注熱點,在“十四五”期間該如何繼續推進?李群在發布會上表示,文物保護要系統進行,對於重要的文物和文物資源的密集地區,整體保護文物的本體和周邊環境。不僅要守護好、保護好一些級別高的文物,像國保單位、省保單位這些高級別的文物要全力保護好。同時,要持續改善低級別文物的保存現狀,主要是市縣以下,甚至未登記的文物。既要實施好石窟寺、古建築、革命文物等重大保護工程,也要在系統保護的體制機制改革上下功夫。<nextpage>

  李群指出,要持續加強基層文物保護管理隊伍建設,構建多渠道基層文物保護看護機制,還要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改善低級別文物的保存現狀。

  此外,據李群介紹,這一輪規劃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實現國保單位從搶救性保護到預防性保護的轉變。“因為預防性的保護更為前置,更為重要,它最終的成本也是更低的,所以這次規劃當中特別強調保護的預防性前置要求。同時,還要不斷完善搶救性保護機制。”

  新增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依托重要的考古遺址、大遺址還有它的歷史環境進行建設展示,具有科學研究、教育傳播等功能。針對大家關注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未來發展,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陸瓊表示,在“十四五”期間,要開展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評定,計劃新增10至15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還要培育長江三峽等立項項目。

  “經過10多年的建設發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成為人民群衆近距離感悟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場所。今後5年,我們將進一步提升目前36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運行服務水平。”陸瓊說。

  受損文物的排險處置、保護修繕等工作有序推進

  今年山西、河南突發嚴重汛情。據統計,山西共有1783處文物不同程度受損。<nextpage>

  如何提高文物防災減災能力?在“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中也有一些舉措:一是加強監測預警,建立健全文物災害的綜合風險監測和評估制度,要做到“先知”,先要預判到。二是制定應急預案。三是開展文物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排查,實施文物加固、災害防控等工程。同時,要針對氣候變化對文物的影響,加強科學研究與技術應用,用科技找到防災“密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