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找准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的“下一步”
http://www.CRNTT.com   2021-09-02 08:57:05


  中評社北京9月2日電/科研經費管理改革,某種意義上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撬點”,牽一發而動全身。科學家有更多的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科研單位才能有更多自主權,科研生產力也才能得到進一步解放。近期,國務院辦公廳接連發布了《關於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和《關於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正是充分運用這個“撬點”效應的務實之舉,給科技發展帶來的新空間讓人期待。

  有問題才需要改革,有問題意識,才能有精准改革舉措。接連不斷的新政策出台,一方面說明科技創新在我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中國邁向科技強國的步伐越來越穩健。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在體制機制上還有諸多掣肘創新之處,比如評價指標體系中論文導向明顯的問題,科研工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兩張皮的問題,科研經費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等。這些“點”上的問題,其實最終帶來了“面”上的挑戰:我國遭遇“卡脖子”技術難題、原創性基礎研究成果偏少等。

  現在,改革來了、政策有了,如何繼續向“下一步”推進?

  科研經費投入解決了總量問題,接下來還要解決結構問題。

  近年來,我國科研經費投入已經穩居世界第二,2020年更是創歷史新高,極大地支持了大國重器的研發。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科研經費管理使用還存在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中省市、企業課題少,基層科研人員和青年人才參與的項目少,中試階段的科研經費支持偏少,科研經費管理包幹制需要擴大試點範圍等問題。進一步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分配優化、兼顧各方,才能以一個穩固的“結構”支撐起“總量”,最大限度提升“總量”的使用效率,使創新能力與科研投入匹配。

  科研經費改革正在破解老的套路,接下來還要樹牢新的標準。

  科研成果應該怎麼評價?近年來科技界已達成一定的共識,那就是,以SCI論文數量為主要評價指標的體系必須破除;SCI期刊的理念框架標準、外國專家做的評價間接支配中國科研經費投向的現狀,也必須改變。此次兩個《意見》出台,進一步強化了這樣的導向。下一步,“破四唯”後更要樹牢“立新標”,就是“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創新不問‘出身’,只要誰能為國家作貢獻就支持誰”,就是“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凡符合這樣的導向和標準,有關部門和科研單位就應該積極推出配套政策,積極打通改革落地的“最後一公里”,使新的導向惠及每一位科研工作者。

  束縛科研人員手腳的政策障礙在逐步移除,解放科研單位生產力的改革也在向縱深發展,這是9100萬名科研人員在新時代建功立業的難得機遇。改革決策需要一錘定音,改革推進卻需要系統推進。科技部門和科研單位要敢於“不拘一格”,優先考慮國家需求,敢於擔當和深化改革;萬千科技工作者需心懷“國之大者”,珍惜改革的機遇性、包容改革的長期性,勇於向“卡脖子”技術難題發起挑戰。找准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的“下一步”,“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我們一定會更快奔向科技強國的目標!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評論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