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蔡英文的政治人格論其兩岸政策之盲點與困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2 15:28:26  


 
  蔡英文口號式的“台灣共識”被譏為一廂情願,由於她否定“九二共識”,又提不出替代方案,只好模糊以對。但她所謂的“台灣共識”,目前根本不存在,她既提不出具體的內容,也無法保證國民黨會認同,更無法說明大陸一定會接受的理由。惟在“台灣共識”不可能形成,卻又否定“九二共識”的情況下,要維持兩岸協商及推進兩岸關係,無異天方夜譚。

  尤其蔡英文所謂“台灣共識”立法,可使不同政黨執政都能維持一定的穩定性。由於島內兩大黨對“國家認同”南轅北轍,如何能對“台灣共識”達成一致共識呢?立法又怎麼可能通過?何況,蔡氏“台灣共識”可以和“台獨共識”畫上等號,如用法律框定台獨走向,勢必引發更大風暴。

  總之,蔡英文兩岸主張,全然否定“九二共識”,欲以“台灣共識”取而代之,勢必流於一廂情願與不切實際,既無法說服中國大陸,也難以使美國消除疑慮,當可斷言。

  究竟誰才真正在“賣台”“害台”?

  蔡英文不久前在造勢大會上,憑空指控馬英九與國民黨會“出賣”台灣,馬英九對此深不以為然,乃鄭重地向蔡英文下戰帖,要求舉行政策辯論。而台灣太平洋發展協會不久前公布大選民調,有超過六成二的受訪者“不同意”、不相信馬英九會“賣台”,充分體現蔡英文扣馬英九“賣台”大帽子時的信口開河與恣意而為。當馬英九向蔡英文下了辯論“戰帖”時,蔡英文卻只淡淡地回應“不需要那麼著急”,顯然以很不負責任的方式迴避了。

  蔡英文質疑馬英九“會不會出賣台灣人民?”“出賣說”的字眼實在太沉重,一向自詡溫和理性的蔡英文恐怕得說清楚,什麼叫“出賣”?馬英九多次重申,他不賣台,只賣台灣水果,而且馬英九也已對“不賣台”做過多次政策層次的說明。然而,國民黨從在野到執政,卻一再都得忍受“賣台”的批評,尤其馬英九自2008年勝選重新執政以來,幾乎無一日不忍受在野的民進黨無的放矢的批評。如今,在野的民進黨不向執政的國民黨下“戰帖”,反而當執政黨主動下“戰帖”時,民進黨卻高掛“免戰牌”,可見蔡英文怯戰避戰已至極點。

  民進黨稱“馬英九傾中還須辯論嗎?”然而,“傾中”不一定會“賣台”,因為“傾中”若是指主張“交流雙贏”的兩岸政經政策(如ECFA),則豈能扣以“賣台”的罪名?民進黨將“兩岸交流協商”視同“賣台”,擺明了根本就是羅織罪名。尤其離譜的是,民進黨此類“單邊”論述,從開頭就說“你不是台灣人”,而“我是台灣人”,緊接著得出一個結論,“所以你賣台”,“我不賣台”,根本毫無證據為憑、也無邏輯支撐,只要民進黨說了就算,如今則是蔡英文說了就算。

  “出賣”是個嚴重的罪名,民進黨卻可隨便扣人帽子。民進黨甚至自以為擁有這個名詞的專利權,可以無限質疑別人,而自己則只要喊“愛台灣”即能過關,無需反省自己對台灣造成的傷害。試問:一個在位的領導人攬權乘機中飽私囊、敗壞官箴,不算“賣台”嗎?政黨全力包庇一名貪婪、失德的領導人,不算出賣台灣人民嗎?當下台灣人民要擔心的“出賣”,除了貪瀆、敗德,還包括諸如:執政不思建樹,卻利用假議題讓台灣陷入空轉,那才是“出賣”;明明選的是台灣領導人,心裡想的卻是要建立新國家,那才是“出賣”;又如:明知“九二共識”更有助於台灣現階段發展,卻另倡議一個連己黨內部都不認同的所謂“台灣共識”,那才是違背台灣人民的利益。

  如果與大陸日益親近就是“賣台”?外界也可以反問蔡英文:搞孤立主義,坐令台灣流失經貿利益與先機是不是“賣台”?一言以蔽之,究竟是誰在“賣台”?事實證明,扁主政時期開放的大陸農漁產品,甚至比馬當局開放的都要多,為何扁時期開放大陸農產品來台不是“賣台”?而馬當局把台灣農產品銷到大陸,賺大陸的錢是“賣台”?同樣的,為何馬當局簽署ECFA,民進黨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批評是“賣台”,但蔡英文和民進黨說“概括承受、不會廢除”就不是“賣台”?可見愛台灣不是民進黨的專利,不是只有民進黨做的事才是正確的,別人做就是“賣台”。

  總之,為何不能反問蔡英文:妳會不會破壞兩岸和平發展、出賣台灣人民?而民進黨始終如一的政治邏輯就是:支持台獨就是愛台,若是“反台獨”,就是“賣台”。然而,2012大選投票前,台灣民眾必須辨識清楚:台獨是愛台或害台?反對兩岸提升交流、“九二共識”及和平發展是愛台或害台?難道蔡英文也要模糊以對“當選後再說”?再者,馬英九願主動與蔡英文公開辯論,說明馬英九對施政表現深具信心;尤其,蔡英文一再攻訐馬英九,透過正式辯論,可以讓民眾瞭解真相,洞悉誰才是真正愛台灣?誰只會喊口號?惟蔡英文怯戰避戰,在在體現她和民進黨對馬當局的攻訐根本禁不起事實的檢驗。

  蔡英文“國家認同”新論述的罩門

  蔡英文不久前提出了新的“國家認同”論述。曾謂“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的她改口說:“中華民國政府不是外來政府。”又說:“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並稱:“民進黨願將中華民國及國民黨包容在台灣觀念之下。”其實,這些均仍是顛倒本末的“借殼上市”的論述。尤其蔡英文以一九四九年做為分界,又割裂“中華民國”肇建於辛亥革命的史實,無疑是“兩國論”的復辟。

  先是蔡英文說“中華民國政府不是外來政府”、“民進黨願將中華民國及國民黨包容在台灣觀念之下”,及“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被視為是一種改善的新論述,其實相當諷刺。此套說詞與蔡英文原本講的“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比較起來,也許有所變化。但若與民進黨長期以來在憲法的論述反覆變化相互比較,蔡的論調比起陳水扁的“四不一沒有”及“我誓死捍衛中華民國”,其實反而是一種倒退,說穿了根本只是一套“借殼上市”的變體台獨論述而已。

  事實上,台獨只想搶當“中華民國”的“總統”,但拒絕“中華民國”在過去及未來的承當。因此,當蔡英文發表“中華民國”新論述後,獨派紛紛表態,稱“蔡英文多少做一點妥協也是可以的”,“就是要奸詐一點,選贏了再來改嘛”,“她喊她的,我們喊我們的,票加起來就會贏”;由這些論調可見,蔡英文的“國家認同”新論述,在獨派的解讀中,只是“選舉語言”、“奸詐騙術”,仍是“借殼上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