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中華文化總會發展歷程及其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3-08-10 11:22:40


 
  二、蔡英文當局接掌的中華文化總會

  2016年政黨再次輪替後,中華文化總會成為民進黨新當局搶奪目標,紛擾不斷。劉兆玄會長任期至2016年11月21日,8月間便有親綠媒體發難,認為文化總會應回歸過去慣例,由“總統”蔡英文擔任會長,批評劉兆玄“戀棧”、“賴著不走”。隨後中華文化總會突然收到包括蔡英文、陳建仁,“文化部長”鄭麗君在內的600多人的入會申請表,總數是原本會員的兩倍以上,此舉被認為是以“洗綠”會員結構的方式為蔡英文接任會長鋪路。中華文化總會在為選舉新會長而舉行的執委會因人數不足流會兩次後,綠營加大火力抨擊劉兆玄“公產變私產”、“霸占文化總會”。11月21日中華文化總會執委會再次流會,新會長仍無法選出,劉兆玄被迫請辭。他在受訪時指出,中華文化總會是民間團體,屬民間資產,其活動并不靠當局預算,而且從轉型後成績來看,以真正民間社團方式推動文化,有更好的成績。他希望“這一個新建立的、真正符合民間社團法人運作精神的‘傳統’能够持續下去,不要再走回頭路”〔11〕。

  2017年2月15日,中華文化總會第六屆第十次執委會議通過三項議案,首先確認包括蔡英文在內的258名新會員入會;接著確認276名舊會員資格;最後通過半個月後召開第七屆會員大會推選新會長的決定。隨後“總統府”發言人指出,文化總會是全民資產、“國家資產”,未來也期待全體會員繼續協助政府與民間合作,推動各項文化發展與交流。〔12〕這種表態就是在走回頭路。按照台灣執政當局的邏輯,文化總會是“公產”,自然應隨著政黨輪替而輪替,把早已備案為民間團體性質的文化總會視為禁臠,蔡英文“順利當選”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中華文化總會,一個沒有政府預算補助的民間文化團體,為何會引起民進黨的覬覦?蔡英文在亮相中華文化總會會長致辭時指出:“由總統來兼任文化總會會長,有一個重要的指標意義,那就是在我們的施政優先級當中,文化絕對不是邊陲。政府對文化工作扎根、發展及推廣都有最高程度的重視。”〔13〕既然蔡政府因高度重視文化工作而搶奪中華文化總會,那麼民進黨當局執政以來急欲切割中華文化的舉動作何解釋呢?這種看似自相矛盾的做法從蔡英文對中華文化總會的定調與其執掌中華文化總會以來的活動可以窺見一斑。

  蔡英文新任會長致辭全文,通篇除了兩次提到中華文化總會名稱不得不使用“中華”二字外,主體部分是以“台灣文化”為中心展開,強調所謂“在地文化”,表示“文化總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建構和發揚在地文化”,強調該會要為“深耕台灣文化盡最大的努力”。蔡英文指出該會未來努力的三大方向:第一,持續提升和深植台灣的文化實力。第二,持續推動兩岸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第三,加強台灣文化和國際的交流。對於推動兩岸文化交流部分,蔡會長肯定過去幾年文化總會在兩岸文化交流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認為文化是彼此認識、溝通交流最好的橋梁,表示“我們願意抱持最大的善意,持續通過文化交流,讓兩岸增進對彼此的認識”。〔14〕據此有島內外人士說這是蔡英文向大陸釋放善意。

  蔡英文剛當選中華文化總會會長時,該會官網馬上更新,以“建立文化主體性,弘揚人本精神”為該會宗旨,與陳水扁時期“國家文化總會”宗旨如出一轍。2017年8月,該會官網全新改版,新的logo將中華文化總會簡稱為“文總”,原來的英文翻譯不變,有時縮寫為GACC;前述的宗旨代之以蔡英文所講的三大努力方向。〔15〕其後,該網站發布的蔡英文等人講話或該會活動多以“文總”或“文化總會”指稱中華文化總會。

  蔡英文任會長三年多來文總開展的工作,基本改弦易轍上屆的路綫。蔡會長反復誇贊,“我們上任以來一直賦予文總新的面貌,不需給人距離感,也不必背負特定的政治任務”〔16〕。然而梳理蔡英文任內文總的活動,可以發現文總的確舊貌換新顔,但其活動往往帶有明確的政治目的。

  對內,文總打著發掘和發揚在地文化的旗號開展的工作面向三個方面,一是突出台灣文化的特色,其中包括美化台灣被日本殖民留下的印跡。比如拍攝“匠人魂”系列紀錄短片,記錄台灣百工百業生態、文化創意工作點滴本無可厚非,但文總卻強調是為了“讓影像的力量展現台灣價值”〔17〕。文總副會長江春男在一次紀錄片發布會上表示:“外界都覺得’文總和以前不一樣了’,近年來文總致力於挖掘台灣匠人,發揚在地文化。”〔18〕2019年3月,“總統府”建築落成一百年,作為日本殖民台灣的最主要歷史遺跡,文總策劃推出了“總統府建築百年特展”,特別邀請當年建造“總統府”的關鍵人物森山松之助的孫子到台灣現場。2019年9月的“點亮十三層”活動,以新北市日據時期挖掘銅礦留下的建築(主體建築由當時的廠長三毛菊次郎規劃,依山層層搭建而成)水湳洞(時稱“十三層”)為珍貴歷史遺跡,點亮這座建築的儀式為的是讓燈光“帶出過往的記憶,藉由‘光’讓建築與人之間共譜出一段隽永的協奏曲”〔19〕。民進黨當局通過強化在地文化價值、美化殖民歷史,來構建台灣新的集體歷史記憶。

  二是配合民進黨當局打擊清算政敵,反中仇中。如推出說理型動畫專題系列《轉型正義》,通過口述歷史與書籍“帶出轉型正義的三項任務——真相、咎責、平反”,目的是讓台灣青年及大衆針對過往被忽略的故事進行反思。〔20〕該動畫按照綠營預設的語境,不是客觀厘清歷史真相,而是將國民黨貼上非正義的標簽,先射箭再畫靶。再如將《新活水》雜志復刊,更新雜志網站,以紙本和網絡兩平台“擔負起促成文化深度思考、宣揚台灣文化的責任”。該雜志復刊後第一期即以台灣解嚴30年的文化解放為主題,探索文化領域從戒嚴時期被壓抑,到解嚴後的新生勃發。諸如此類的舉動看似從文化視角探討歷史真相,實則是以政治眼光解讀歷史文化,片面揭露國民黨威權統治給台灣帶來的傷害,打藍去中。《新活水》還專門出版一期以“撑香港”為主題,刊登不實的文章與圖片,煽動反中情緒。

  三是想方設法區隔兩岸文化,推進構造“台灣文化主體性”工程。2017年,文總在台北燈節將媽祖形象設計成日本動漫人物,以創新為名生硬區分兩岸媽祖文化節。2019年5月初,文總舉辦“五四運動100周年:中國大陸民主發展的反思圓桌論壇”,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藉機拿民主說事:“整個中國大陸遍尋不著真正的‘德先生與賽先生’身影。反而,台灣有真正落實主權在民的民主機制、勇於改革自省的意志、兼顧歷史與現代的包容思維,以及開放多元的公民社會,是台灣與世界價值連結的重要所在,也是台灣可以引領兩岸關係發展最重要的資產。”〔21〕2019年文總組織“第十屆總統文化獎”徵選活動,旨在思索新世紀以來的台灣文化脈絡,也將以“‘文化自信Next 20’,持續開展台灣文化未來的可能性”〔22〕。文總還希望通過Next 20 Festival論壇探討“該如何在國際中,凸顯自己的認同與價值”,“確立文化主體”,“想象下一個二十年的台灣文化”。〔23〕2020年,文總策劃了以“自信島嶼,迎向曙光”為主題的“國慶系列活動”,其中“總統府建築光雕展演”將該建築物化身為燈塔,象徵台灣以“民主自由的價值引領國人,甚至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自信與驕傲”〔24〕,活動將“我是台灣人”投射在“總統府”中央塔的最高處,強化台灣民衆的身份認同。

  文總對內的各項活動處心積慮宣示台灣文化有別於中華文化,從意識形態上拒絕認同中華文化,努力將台灣文化從中華文化大家庭中抽離出來,并以自外於中華文化為榮,企圖改造台灣中華文化與歷史的集體記憶。

  對外,文總的任務是加強台灣與國際社會的交流,爭取國際能見度,打造台灣文化的新形象。這方面的工作密切配合民進黨當局親美日、經濟新南向的政策。動畫部分,製作《認識台灣》系列影片,向外國快速介紹台灣,目的是讓外國朋友直接“瞭解台灣豐富的文化滋養”,達到 “全民一起拼外交”。文總還特別把一位美國背包客的觀看留言“台灣絕對是世界上最棒的國家之一”刊登出來。〔25〕文總與“交通部”首創“來去總統府住一晚”體驗活動,廣邀國際背包客到訪台灣。文總從來自33個國家、167組提案者評選出的10組人選都是所在國家各領域知名度極高的代表性人物,社群影響力強大,其中來自以色列的一位甚至擁有千萬粉絲,其拍攝的以“Asia’s Secret Country”為題的台灣影片上傳網絡不到六小時即突破100萬瀏覽量,超過1.1萬次轉發分享。到2019年底此活動官網上的相關影片已被超過千萬人次點擊,且被國際媒體報道。“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活動效果達到了文總“以創意突破台灣的外交困境”〔26〕策劃初衷。

  台美交流部分,自2016年台灣樂團開始參加紐約中央公園夏日音樂季的表演,2019年文總首次加入展演團,持續加深台美文化交流,為當年7月蔡英文出訪“友邦”過境美國熱身。文總官網指出這次展演“把來自土地的情懷帶到紐約中央公園,打造清晰的台灣文化形象”。〔27〕台日交流部分,文總推出“Taiwan Plus”3年計劃,2017年、2018年已在東京上野公園舉辦以“文化台灣”“台灣新感覺”為主題的展演,2019年新增了展覽、講座、電影等內容,與日本民衆進行深度對話。因此文總自詡2019年在東京的展演是“史上最大規模、絕無僅有的文化輸出”〔28〕。12月文總與日本學妍出版社合作推出《台灣的秘密》漫畫,將之送給日本3174所國立圖書館與全東京都1332小學圖書館,同時計劃東京奧運會期間置於主要接待選手的15座城市、354所學校,期望藉由東京奧運讓日本民衆更瞭解台灣,“建立台灣與日本更良好長久的友好關係”。學妍出版社在日本名氣很大,其“秘密系列”漫畫負有盛名,文總透露《台灣的秘密》是該出版社“第二次以國家為主題的企劃”〔29〕,以故事的方式,讓台灣的新印象可以從日本學童開始扎根。

  關於配合新南向政策的文化交流,文總啓動“藝術卡車秀台灣”計劃,首站演出於2017年9月在馬來西亞登場。2018年6月起,文總相繼推出5部新南向動畫《黑啤東南飛》,從文化、信仰、生活、商品等面向切入,為“台灣及東南亞各國,搭建一座‘相互理解’的友善橋梁,拉近人心之間的距離,帶領觀衆探索東南亞各國的文化史脈”〔30〕。2018年、2019年,分別在泰國、印度舉辦“台灣形象展”,以專展形式設置“文化台灣”館,增強所在國對台灣文化的認識與認同。2019年文總還參與了號稱亞洲年度最大的大學文化節——印度藝術節,協助台灣民俗技藝團赴印度校園表演“屬於台灣在地陣頭文化”,“成功促成精彩的台印文化外交”。〔31〕以上活動以文化入手,拉近台灣與東南亞各國的關係,帶有明顯的拓展台灣國際活動空間的政治色彩。

  文總的對外活動較之上屆明顯增加,將文化作為重要的“外交”力量與手段,著重面向各國青少年展示所謂的“台灣在地多元文化”,行銷台灣文化形象,利用甚至創造一切機會提高在國際上的曝光率,力圖在國際社會塑造自我定義的台灣文化形象。

  蔡英文接掌文總開展的工作帶有兩大鮮明特色。一是所有對內對外的活動,包括會長蔡英文及其他人士的致辭絕口不提中華或中華文化,活動內容大多與中華傳統文化沒有多少關聯。二是絕大多數活動都與“政府部門”共同開展,台當局各主管部門對文總的全力挹注倒也符合民進黨當局關於文總性質的“公產說”。根據目前年度計劃,文總未來的努力方向是進一步打造台灣文化的主體性,實現所謂的“讓文化為國家開路”〔32〕。正如蔡會長所言:“文總舉辦的每一項活動,背後隱含的文化價值,都是台灣最寶貴的資產。對內,我們用文化來凝聚台灣社會價值,對外要用文化來擦亮國家。”〔33〕由上可知民進黨當局不擇手段強占中華文化總會的“醉翁之意”了。 

  三、中華文化總會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台灣歷屆領導人均高度重視中華文化總會,利用這塊招牌達成各自不同的政治目的。觀察民進黨當局搶奪文化總會及文化總會工作與未來走向可以發現:

  首先,蔡英文掌控中華文化總會根本與以文化交流的“二軌交流”來改善兩岸關係無關。蔡英文上任以來,不承認作為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的“九二共識”,口頭上卻一再表達願意保持最大的善意開展兩岸交流,企圖將兩岸關係惡化的責任推給大陸。兩岸關係進入冷凍僵局後,蔡英文以“總統”身份擔任作為民間組織的中華文化總會會長一職,還一度傳出讓王金平擔任文總諮議委員會召集人,任命蔡英文就職後還曾“登陸”參訪且熟悉文化界的林錦昌為文總秘書長。如此煞費苦心的人事布局難怪引發外界推想她欲藉中華文化總會建立“二軌交流”機制來改善兩岸緊張關係。殊不知民進黨當局此舉不過是幻想藉由低意識形態的民間文化社團“領導人兼任會長”的身份營造兩岸仍有官方接觸互動的假象而已。蔡英文執政後,縱容推動“去中國化”的“文化台獨”步子從未停止。

  衆所周知,大陸方面在推進兩岸制度化交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立場始終如一,兩岸任何的官方溝通交流都必須建立在正確的兩岸關係定位的前提與基礎上,在這個根本性的問題上,無論利用多麼巧妙的手法或善意言辭包裝的所謂“二軌”交流也絕不可能行得通。蔡英文剛當選“總統”時,玩弄文字游戲,試圖以“九二會談歷史事實”作為“九二共識”的替代性突破論述,以期蒙混過關。“九二共識”是基於當年兩岸互信而創造的一個“模糊空間”,而“九二共識”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是非常明確的,大陸對於“九二共識”的堅持也是明確而堅定的。因此,任何打擦邊球的模糊做法注定是徒勞無功的。

  其次,民進黨當局把中華文化總會作為完成其文化策略布局的一個重要平台與抓手。從文總人員組成上看,主要職務都是綠營幹將。陳建仁、江春男任副會長,林錦昌為秘書長,李厚慶為副秘書長。按文總的組織架構,秘書長由會長聘請來推動業務,綜理日常事務。林錦昌,追隨陳水扁14年之久,從“總統”秘書到“國安會副秘書長”,陳水扁擔任“總統”期間的幾次重要講稿、就職演說、元旦談話等通通出自林錦昌之手。後數度進出小英基金會,擔綱蔡英文“大選”文宣操盤手。李厚慶,先後為謝長廷、蘇貞昌舊屬,曾任民進黨中央媒創中心主任。台媒稱蔡英文的這兩位核心幕僚、文宣要角為文總的“門神”。至於35名執行委員,除了屈指可數幾個國民黨籍、無黨籍者點綴其中外,其餘包括“文化部長”鄭麗君,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蔡英文的“姐妹淘”何美玥,親綠名嘴鄭弘儀,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導演吳念真,時代力量主席團成員、導演柯一正等偏本土意識的文化人士和民間企業家。林錦昌受訪時指出這屆執委、諮委相對多元,不像過去清一色藍或綠〔34〕。蔡英文對文總會長都可以予取予求,執委成員這種改變慣例的安排衹能說明是別有用心的偽裝。

  從民進黨當局對文總的扶持來看,文總儼然由民間社團變身為半官方組織。台“行政院”部門如“文化部”、“教育部”、“經濟部”、“外交部”、“交通部”等都是文總開展活動倚重的後盾。蔡英文高度重視台灣的文化建設,文化預算每年成長,2020年比2016年增加了70%〔35〕,文總的年度補助預算自然是水漲船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