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中美科幻影視片的博弈與交鋒
http://www.CRNTT.com   2023-02-09 17:45:02


  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網評:中美科幻影視片的博弈與交鋒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鈕維敢、陳康(北京建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9年春節,由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作為賀歲電影橫空出世,憑借其過硬的視覺效果和不俗的劇情設計,不僅刷新了中國內地科幻片的票房紀錄,還接連斬獲包括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在內的多項大獎,一舉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發展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四年後,導演郭帆帶著該片的前傳《流浪地球2》再度與我們相逢,在視覺效果上實現突破的同時,真正實現了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演繹,為全人類呈現了一部精彩又有深度內涵的超級大片。然而,這部質量極其高的科幻大片在美國卻遭到了質疑和否定。在排片方面,儘管美國影評網站“爛番茄”的觀眾好評度達到97%,世界權威影評網站IMDb也打出8.0的高分,但《流浪地球2》在北美祗有100多家影院有限發行(而美國擁有16000多家影院)。在影評方面,美國著名媒體《紐約時報》評論稱,《流浪地球2》失去了前作的所有歡樂,取而代之的是錯綜複雜的故事線、漏洞百出的主題和混亂的政治潛台詞。該評論充斥著美國對華固有的價值觀傲慢和意識形態偏見,想必已看過該片的觀眾都知道,上述陳詞純屬無稽之談。《流浪地球2》顯然遭到了美國的攻擊與遏制,緣何如此?

  科幻影視片作為文化與科技密集融合的影視產品,不僅是一個國家影視行業上的王冠,也是思想文化意識形態價值觀傳播的重要載體。一直以來,美國科幻片憑借其發達的影視製作工業水平和傳播體系優勢,長期占據著全球的科幻影視市場,成為美西方價值觀的重要輸出端口,並頻繁向全球觀眾輸出其西方“普世價值觀”。其實,一些美國媒體對《流浪地球2》的污蔑和抹黑,以及美國對該片在美國傳播的遏制,是中美雙方科幻影視片博弈的現實縮影。這讓人不得不思考這種博弈背後的本質因素。冷戰時期,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杜勒斯(Allen Welsh Dulles)曾說:“如果我們教會蘇聯的年輕人唱我們的歌曲並隨之舞蹈,那麼我們遲早將教會他們按照我們所需要他們採取的方法思考問題。”由此可知,中美科幻影視片的博弈,其核心必然是兩國思想文化和價值觀的競爭。

  著名科幻作家西奧多·斯特金(Theodore Sturgeon)認為,科幻電影是關於“人類面臨的某種困境,以及人類的解決之道”。仔細對比中美科幻影視片,可以發現兩者在不同價值觀的導向下,在對未來人類生存狀況乃至發展命運的設想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傳統的美國科幻影視片強調個人英雄主義、霸權主義和叢林法則。這種價值觀或體現在美國科幻片《2012》中精英們乘坐政府為逃離災難而秘密製造的諾亞方舟上,或體現在《火星救援》與漫威系列的科幻軀殼上。在美國科幻影視片的影響下,人們往往會產生一種祗有美國才是守護地球的唯一“使者”的錯覺,儘管現實是這個國家曾在阿富汗、越南等地發動過一系列戰爭且造成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流浪地球》系列的出現,不僅打破了數十年來世界科幻電影競逐場上美國獨霸的壟斷格局,也向世界呈現了中國在探索宏觀宇宙、思考人類未來方面不同的價值選擇。

  其一,人生而平等or社會精英至上。在美國科幻片《2012》中,世界級災難來臨前夕,各國政府秘密聯合打造諾亞方舟以作逃生工具,但進入方舟的名額只分給了世界各國政客和工商業富豪等各類社會精英,普通百姓連生存這一最基本的人權都沒有資格獲取,其中一句經典台詞是:“你看這些製造方舟的工人,他們製造了方舟,卻沒有機會登上方舟。”這也赤裸地暴露出資本主義世界“精英至上”的社會生態邏輯,即在真正災難來臨之時,絕大多數普通人如同草芥般地同地球一起被拋棄。反觀《流浪地球2》中的劇情設定,當危機來臨之時,聯合政府積極建設地下城以最大程度保護全人類的安全。這種顯著的區別源於中美價值觀的不同。現實中的美國一味吹噓其所謂“人權”,但實際上祗有社會精英才配享用最好的資源,普通民眾則永遠是精英們的工具。

  其二,集體主義or個人英雄主義。個人英雄主義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也是資本主義國家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表現。美國漫威旗下的《鋼鐵俠》《蜘蛛俠》《復仇者聯盟》等一系列科幻影片樹立了眾多的超級英雄形象。著名的硬核科幻片《星際穿越》中,也只是描述了兩個超級精英努力跳出黑洞束縛從而拯救人類的故事。美國科幻片將其國家價值觀隱喻在宏觀背景中,實質上是通過科幻影視片的形式向全世界灌輸個人英雄史觀、否定群眾史觀,其目的是逐步使人民群眾自我否定自己對於歷史的決定性影響,最終結果是這種虛幻蒙蔽了人民群眾被資產階級壓迫的現實。馬克思主義從不否定偉大人物的歷史貢獻,但堅決反對個人英雄主義,並堅定相信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中國科幻片的價值觀亦是如此。從《流浪地球》中全球的救援隊用“飽和式救援”重啟行星推進器,到《流浪地球2》中為解決月球撞擊地球的危機,世界各國超過50歲的航天員組成的“自爆團”用人工方式悲壯引爆月球上的三千多枚核彈,無一不展現超越國界與種族的集體主義,生動體現了真正的多邊主義重要價值。

  其三,命運共同體or美國中心論。美國的科幻電影中通常滲透著霸權主義和美國優先等思想,不僅反映在其各類科幻片中所設定的美國拯救世界的劇情中,還體現在這些影視作品充斥著對中國和俄羅斯等戰略對手形象的諸多抹黑。需要說明的是,由於近年來美國科幻片製作方覬覦中國巨大的影視市場,而盡量不在影片中直接抹黑中國,但其科幻片中輸出的思想仍然是美國是世界的領袖,劇情設定也必然是美國或者是美國的英雄拯救世界,諸如《獨立日》就是美國科幻片中傳遞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中心論思想的典例。該片通過描述世界各國面對外星人都無能為力,最終結果是美國工程師想出瞭解決辦法,美國總統領導全球解決了危機,完美塑造了在地球面臨危機後美國的救世主形象。《流浪地球》系列的劇情設定顯然與之有別,在《流浪地球2》中,劇情演繹了地球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情境下,成立了世界各國共同的地球聯合政府UEG(United Earth Government),並在聯合政府的帶領下,全人類協調一致共同化解了危機的驚險歷程,詮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意義。

  從上述對比中可以看到,《流浪地球》系列力作已成功地擺脫了美式科幻片主導的範式設定,並在科幻敘事框架下潤物細無聲地向世人展示了面對全人類災難時的中國擔當、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科幻片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宏闊視野中實現了對美國傳統科幻片輸出霸權主義、美西方至上和個人英雄主義等資本主義價值觀的甄別與摒棄,可謂其是中美科幻影視片之間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博弈與交鋒。《流浪地球》系列不僅能成功促使世人在對比中更深度地透視美國長期污名化中國的“異質”價值觀的猙獰本相,更能充分展現全人類自由、平等、和諧發展的本真。這是美國絕對無法接受的,因此借助壓縮影片排片量降低中國優秀科幻影視作品的影響力、利用媒體力量對其進行抹黑和污蔑等方式去極力遏制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總之,《流浪地球》系列向中國,也向世界傳達了真正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這是對美式“普世價值觀”的挑戰與突破。而美國科幻影視片作為美國文化輸出的有力手段,在宣揚和傳播美國國家意識形態與價值觀方面扮演著極其關鍵的角色。受意識形態敵視和叢林法則式的冷戰思維影響,美國在利用科幻片等“軟渠道”對華灌輸其價值觀的同時,醜化和壓制中國優秀作品,以抑制人類共同價值的倡導。其最終目的祗有一個,那就是使中國人民對本國的優越制度產生懷疑和否定,並阻止國際社會認清美西方唯我獨尊的霸權本質,進而妄圖逐步達到改變中國的“顔色”、逐步消滅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目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