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帶霸權邏輯看世界 無法客觀認知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5 19:20:33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電/美國始終帶著強烈的霸權邏輯看世界,難以科學地認知自身及國際環境的新變化,遑論客觀認知中國。

  《瞭望》新聞周刊刊文稱,近來,美國官方無端指責中國網絡竊密行為對美國安全造成威脅,熱炒“中國網絡威脅論”,大有把網絡問題提升為中美關係更大問題之勢,對當前中國發展與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努力形成干擾。中方既要揭露美國此輪攻擊的用心,也要巧妙化解中美在互聯網發展和應用方面的分歧,力爭把網絡空間轉變為中美對話與合作的新領域。

  從奧巴馬連任後的國情咨文講話、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多尼倫的亞洲協會演講、副國務卿霍馬茨近日訪華言論等可以看出,美國正在全力以赴搶占未來網絡空間制高點。美國從經濟、政治、安全等層面抹黑中國的互聯網發展,演繹“中國威脅論”翻版,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美方始終帶著強烈的霸權邏輯看世界,難以科學地認知自身及國際環境的新變化,更別提客觀認知中國了。

  中美之間種種問題的根源在於雙方力量消長和心態的明顯變化,美方對中國始終懷有很深的戰略疑慮。

  經濟上,面對當前國際體系內的大規模財富轉移現象,美國既不願承認造就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資源禀賦和制度優勢,也不願正視自身競爭力有所下降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而是把它歸因於外界對美國知識產權和商業機密的網絡竊密行為,並把“大部分責任”無理地推卸給中國。這一方面暴露出美國的唯我獨尊意識頑固,以至於把金融危機以來國際格局“東升西降”的大趨勢曲解為相關國家對美國發展成果的剽竊;另一方面,這一指責也完全無視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為謀發展而在改革道路上付出的艱辛努力。

  政治上,美國急於為網絡空間確立行為準則,有把中國排擠出這一規則制定過程的意圖。美國在網絡領域爭奪主導權的手法與其處理亞太、中東等地緣政治問題的慣用伎倆一脈相承,即首先營造並保持住相關問題的低烈度緊張,再出面充當干預者、平衡者或者調解人,實質上是用美國所主導的建章立制過程來約束其他參與方。其實,早在2011年8月,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就已經共同向聯合國提交了“信息安全國際行為準則”草案,倡議國際社會制定和執行網絡空間國際標準。美國當前卻重新發出類似內容的倡議,漠視中國已經對網絡安全國際對話作出的貢獻,暴露出其全球互聯網戰略的霸權攻勢。

  安全上,美國需要樹立一個靶子,從而為其網絡攻擊行為披上合法化、道德化的外衣。近年來,美國強化網絡戰準備,制定網絡戰規則,升級網絡司令部,加大、加快網絡建軍的力度和速度,已經把網絡安全技術、政策和機制管理上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美國國防部在2011年《網絡空間行動戰略》中把網絡明確列為繼海、陸、空、天之後的第五戰場,甚至表示將對嚴重網絡攻擊行為採取軍事行動。美國政府、國會、軍方、媒體、利益集團相互配合,蔑稱中國開發戰略性網絡武器,編造有關中國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進行網絡攻擊的謊言等,以此尋求自身在國家政治議程、防務預算等實際利益中分得一杯羹。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