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難忘知青生活 習近平曾幾回夢裡回延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11 10:43:56  


 

  帶了一箱子書來下鄉的北京知青

  延安市沿210國道向東北方向大約70公里,有一個叫文安驛的小鎮,隸屬於延川縣。從地名上這個“驛”字可以看出,這裡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據《史記》記載,在秦代的時候,都城通往北方包頭一帶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就經過文安驛。

  文安驛往南,沿著一條新建的柏油路向山裡走幾公里,就到了梁家河村。1969年1月,這個偏僻的小山村來了一群北京知青,他們和鄉親們一起挑糞拉煤,一起攔河打壩,一起建沼氣池,一起吃“糰子”(即玉米麵窩頭),習近平就是其中之一。

  梁家河村40歲以上的村民至今還記得,那年隆冬的時候,公社通知說上面派來15名北京“知識青年”,要生產隊派人接走。

  在那個資訊封閉的年代,山溝裡的人們心目中的北京是個神秘的大地方,他們想像那裡的人一定個個都是大官,又都有文化。聽說北京知青要來,即便是那些平日不太出門的婦女兒童都不願待在家裡,他們想在第一時間看看這些知青和自己究竟有什麼不同。

  1969年1月13日,吃過早飯後,大隊支書一聲吆喝,社員們換上拆洗翻新過、準備過年時候才穿的新棉襖,帶著活蹦亂跳的孩子,趕著隊裡的毛驢,浩浩蕩蕩朝文安驛公社行進,約摸個把鐘頭後,大夥兒就擁進了公社大院。

  面前是一群十六七歲的小夥兒和姑娘,雖然個子已經長大,卻顯單薄。“他們的臉比農村人白,一開始不太愛說話。”時任梁家河大隊一隊隊長的石玉興回憶說。

  交接的場面遠沒有社員們想像的那麼熱鬧——公社已經把知青名單提前分好,各大隊支書根據單子招呼分給自己的人,點名確認後,社員幫助知青拿箱子鋪蓋行李,知青跟在社員後面回大隊。

  搬運行李的時候,有一個小插曲,現任梁家河村村支書的石春陽至今記得很清楚。“當時有個後生,平時村裡人都知道他精明。那天給知青扛箱子的時候,他率先挑了一個看起來比較小的棕箱,結果在路上還是落在了後面。等歇息的時候,他隨手掂量了一下別人扛的大箱子,才發現遠沒有自己的沉,他後悔自己上了當,嘴裡嘀咕說,這北京知青是不是帶了金元寶。後來證實,那個箱子是習近平帶的,裡面裝的不是金元寶,而是一箱子書。”

  “吃苦耐勞好後生”

  這裡叫梁家河,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河,只有一條溝渠,雨季的時候溝渠裡才流淌一些泥水。溝渠兩側是陡峭的山坡,先人們利用這種山坡地形順勢挖出一孔孔土窯洞,就是家。全大隊二百多名社員就住在這些土窯洞裡。

  習近平被安排到二隊一戶社員閒置的土窯洞裡。土炕、灶台、糰子,眼前的這一切,知青們都十分陌生。土炕是什麼?土炕就是床,和床不同的是它是用泥坯做成,下面留有煙道,做飯時燒火的餘熱可以用來取暖。糰子是什麼?糰子就是窩頭……

  當時,這批知青的年齡大多十六七歲,習近平更小,還不到16歲,在父母眼裡還是孩子。這15個孩子中間,有10個人的父母正在接受批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