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據學習時報報道,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國內國際形勢變化,科學把握經濟發展規律,作出的具有開創性、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全面落實。
深入理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義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經濟思想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其理論內涵、核心要義、政策舉措、重點任務既是一脈相承的,也是一個漸進深化、不斷拓展的思想體系。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堅持問題導向、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要把問題作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點,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解決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上。黨的十八大前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漸凸顯,主要表現有:發展方式粗放、三大結構性失衡、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等。這些問題的主要矛盾是結構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這就要求我們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向實體經濟發力,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破除無效供給,著力提升整個供給體系質量,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就要求我們堅持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並貫穿到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的設計中。比如,堅持創新發展,以創新為引領,努力形成高質量、多層次、寬領域的有效供給體系;堅持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深度融合;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堅持開放發展,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堅持共享發展,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同時,設置與之相對應的主要指標作為“指揮棒”,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年度計劃,用以引導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