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完善醫保政策 促進生育友好
http://www.CRNTT.com   2024-05-17 11:03:20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據新華社報導,近年來,我國每年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嬰兒超過30萬人。為了讓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惠及更多不孕不育患者,去年以來,北京、廣西、內蒙古、甘肅等地先後將這一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給許多家庭帶來了幸福。

  政策發力,減輕家庭醫療負擔

  “2月22號,我從生殖科‘畢業’啦!”翻看“懷孕筆記”,30歲的盧女士告訴記者,經歷半年多的治療,這一天她終於如願成為一名准媽媽。

  盧女士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因為不孕,去年6月起陸續跑了20多次醫院。去年9月,她花費3.2萬元第一次嘗試接受輔助生殖治療,但以失敗告終。“當時壓力很大,如果需要‘種’三四次,經濟上確實難以承受。”

  “輔助生殖移植周期治療費用為3萬至4萬元,半數以上女性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接受輔助生殖治療,經濟負擔較重。”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生殖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楊一華說。

  2023年1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醫保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衛生健康委聯合發文,將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範圍,不設基金起付標準,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分別為70%、50%,計入參保人員年度基金最高支付限額。這一政策出台,有效減輕了不孕不育患者的負擔。

  北京是全國最早將輔助生殖項目納入基本醫保的地區。“三孩政策出台後,我們就啟動了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的可行性調研。”北京市醫保局醫藥服務處負責人韓波告訴記者,2022年,北京市醫保局將體外受精胚胎培養等輔助生殖技術項目進行了統一定價。“價格政策公布當天,我們在可以實施輔助生殖項目的15家醫院都派駐了工作人員,向患者解釋有關價格政策,但是否能納入醫保還需要進一步測算論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