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圓明園文物完成修復 專家質疑質量不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6 00:11:56  


工作人員在展示第二批將要修複的圓明園文物。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新京報報道,日前,圓明園首批20件破損瓷器完成試驗性修復,幾名專家在評審會上表示,部分修復方式還有待商榷,且修復質量不高。

  瓷器採用三種修復方式

  一個月前,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科技保護專項基金委員會宣布,將為圓明園修復150件破損文物。首批修復20件瓷器。

  修復這20件瓷器共採用了三種方法:用白石膏配補瓷器破損部分;配補部分描金,即對破損的瓷器先用白石膏補上,然後在上面描上一層金粉;可識別性恢復原有圖案修復,即根據瓷器保存的圖案,描繪出破損處的圖案,形成一個完整的器物。

  針對已修復好的20件文物,昨日,基金會舉行了首批圓明園修復文物專家評審會,請專家基於三種方式,討論並制定圓明園修復文物的修復標準。

  專家質疑修復存在瑕疵

  對於這20件修復的文物,昨日,參與的專家普遍認為質量不高,沒有精品。同時,從現有的修復文物看,存在幾大方面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使用金漆、人工描繪和石膏材質三個方面。

  專家表示,文物修復的主要目的是保存和展示,真實性是修復最基本的原則。以人工描繪為例,在瓷器修復過程中,如果沒有該瓷器的照片或文字資料,僅憑瓷器完好部分的圖案,然後依據推測描繪出殘缺部分,這是不科學的,還不如不補。同時,現在慣用的瓷器修復,多是用白石膏配補的方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