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少紅版《紅樓夢》注定失敗的個性化“翻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1 11:58:32  


 

  與拘泥原著情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少紅在美術造型、音樂、音效的創作上,卻堅持了她一貫的個性化風格。也許是由於導演在劇本問題上無法完全做主,於是在視聽效果上極力強調個人特色。然而,這不是原創劇,而是《紅樓夢》,因此,導演不妥協的個人風格便成了對大眾想象的公然挑戰。名著的影視改編有一個重要的前提,便是選擇與原著精神相協調的創作者。當初英國人找到李安拍《理智與情感》,正是看中了這位東方人骨子裡的溫文儒雅和冷幽默與原著小說氣質的共通之處。反觀李少紅,從之前的《大明宮詞》和《橘子紅了》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對於幽暗神秘氛圍的偏愛。她的軍人氣質和另類的作品風格顯然和《紅樓夢》中的美學思想是琴瑟異趣的,她只能從自己的角度理解原著,卻無法與曹雪芹更無法與大眾心心相映。

  小說《紅樓夢》是以大喜寫大悲。曹雪芹花費了大量篇幅描繪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富貴生活:如果不盡情展現曾經的繁榮美好,最後的家破人亡怎會如此震撼人心?而看不透“紅樓”的李少紅卻選擇將“風月寶鑒”背後的骷髏頭翻了過來,試圖用陰森的畫面、恐怖的音效來直白地說明《紅樓夢》的悲劇本質,徹底顛覆了原著的美學風格。一面是亦步亦趨地照搬小說情節和語言,一面是與原著大相徑庭的美學風格,二者合一,效果便是“不倫不類”。

  在新版《紅樓夢》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李少紅創作團隊試圖在原著強大的氣場和個人風格之間尋找平衡的失敗嘗試,而這個結果,早在電視劇最終形成之前便已注定。與其一味將板磚拍向創作者,不如認真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在物質條件和技術水平、精神視野都遠超過1987年的當下,我們拍出的《紅樓夢》卻做不到像當初那個簡陋而質樸的版本一樣打動人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